我知道在阅读文学作品和观赏电影时,应该尽可能的让自己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不要让自己的主观偏见与狭隘影响了整体的观感体验。我理解导演想要倡导的反战思想,但是当安娜和阿德里安接吻的那一刻,我还是感觉到有点反感。
安娜和弗兰兹结识多年,甚至订婚后为其守寡,我理解安娜内心深处一直郁郁寡欢,可能需要一个人带领他走出来。背负谎言生活也确实难挨,在经历过想要自杀的念头后,想要去找阿德里安也还算是勉强可以接受,毕竟谁都会有情感上的动容。但是想要和阿德里安在一起,甚至在站台上接吻,我真的受不了。
明知道阿德里安就是凶手的情况下,无论是不是在战场上,是否迫于无奈,阿德里安这种杀人后还试图通过欺骗来获取自我心灵救赎的方式,都让我觉得,我无法说服自己,做出和安娜相同的举动。喜欢谁,我们决定不了。但是如何处置这份喜欢,是我们可以做的。安娜,需要走出来,开始新的生活,但新的生活里的确不应该有阿德里安,这样对双方都是折磨。我不喜欢不计后果在车站台前的拥吻,看着有诀别的凄美,但实际上,却是对未婚妻无言的伤害。这个吻对未婚妻的伤害,绝不是战争所造成的,而是两个犯了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的人所造成。
所以,最后在那幅《自杀》前的背影,我从没有期待过是阿德里安。我喜欢安娜的新生,最后的彩色转场,才是她为自己所带来的。
虽然对两人的做法我略有微词,但是影片整体是真的不错的,我首先是因为皮埃尔尼内知道的这部影片,看完才知道原来是弗朗索瓦欧容导演的作品,黑白画面和彩色画面的切换运用的非常娴熟,特别是有一个两人钻过一个隧道的场景,随着深入,画面的颜色渐起,很是神奇,代入感极强。
还有对弗兰兹的想象,也是彩色画面,这种彩色真的不免让人敬畏生命的美好与律动,亲情与(并不存在的)友情所带给人的生机与活力。
全片最喜欢的应该是下面这一段话:
“是谁把孩子们送上战场的?不就是我们,他们的父亲们。当我们获得胜利,打死法国人的孩子时,我们在这里喝啤酒庆祝;当法国人获胜,打死我们的孩子时,他们在那边喝葡萄酒庆祝。我们都在愚蠢地庆祝孩子们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