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听理查德.柯蒂斯讲故事,一个有智慧懂浪漫的故事王,总能用一剂清凉助你亢奋,在爱情中,或在希望里。

有争议终归是件好事,立丰碑就不好,那完全是自寻烦恼。有些被“捧”到云端,“吹”到穿衣镜前,结果却不容逃避,空中楼阁是个虚影,皇帝的新装你说它是不是个侮辱?

《海盗电台》,说它是摇滚类影片的史诗,夸不得此海口,儿子偷老爹的西装参加派对,一次成功的设计、得逞的阴谋而已。说它是复古怀旧类里的奇葩,有些为时过早,艺术这类东西,话说倚老卖老,无价之宝。可娶了媳妇忘了娘的子孙后代也能挣口饭吃,而且从不客气,前浪都是被后浪拍死在岸边的。仿若一定要为热爱此片、同样大爱摇滚的影迷们开香槟,祝贺词,那就不对百花齐放的个人感悟指手画脚了,有爱的代价,就有恨的理由,我为我的选择负责就好。

看海盗电台,无论从影片的色彩、节奏、音乐还是剧情上,我都被一种温暖的浪漫情怀诱惑着。

摇滚那股冷酷孤傲的血液不再在暗角里孤芳自赏地流淌,它削去棱角,更像一朵冬季里舞蹈的雪花,一片秋风里寻根的落叶。落到心头消融成柔滑的液体,落在脚下陪葬孤独的脚印。

而叫做音乐的东西,都是为沸腾的血液存在着,是灵魂深处敲钟的精灵,这里本没有三六等,直到出现感觉,出现偏见、捣乱、决裂、变异,之后音乐再也摆脱不掉爱恨交织的战争了。

给小朋友们说一说摇滚,理查德.柯蒂斯把他对摇滚的情感寄托在了60年代的英国。

那时,摇滚正已惊人的速度在西方音乐世界开辟独立的疆土。融合了灵魂、庞克、哥特等元素的多元化摇滚时代虽然在前方安睡,但几种吸纳了蓝调、民谣、爵士、迷幻等风格的摇滚乐在当时已经幸福地轰炸了无数听众的耳膜。

海盗电台就在这个成就传奇的时代闪亮登场。一群热爱摇滚的音乐DJ,开着一艘笑傲江湖的老爷船,在一处风平浪静的海中央,用电波、话筒向海的那一边撒去怒放的摇滚之花。

叹服于影片角色的安排。像昆汀这样的灯塔、船长、老板,他们的确是生活的强者,像卡尔一样一群刚入社会的毛头小子们需要这样的教父。而美国佬科特,他有一张狂野的脸,也有一颗狂野仗义的心。那个有点冷酷但完全无辜的著名DJ加文,穿得精致,竟然还能让人嗅到他自身神秘、不修边幅的气质。不说话的大情圣马克,什么叫蔫坏的人站锅台撒尿?就是他这样的。来探访偶像DJ的一船佳丽,一半藏在他的单身宿舍里。戴夫,这个朋友妻也敢欺的中间人,让尼克演进了骨子里。不过他的风流也不是天生的,屎没憋住,是他一生的污点。而那个吹嘘自己对女人十分了解的西蒙,到底娶错了老婆,给错了第一夜。还得说克里斯.奥德多很会把握这样的角色。胆小如鼠的纳斯福特,没有爆笑的包袱,最后来一段激昂的告白,也算是理查德.柯蒂斯为老乡瑞斯.达比推了一把。而我看这部影片有四分之一的缘由出自此人。《弦乐航班》里那个万能经纪人兼使馆员Murray,太精彩了。还有那个列侬俯身的鲍勃,也是卡尔的亲爹。脑子只有横向思维的凯文,只管做饭的拉拉小妹等等一船子人,就像一个人站在一面多棱镜前,他们是出生于不同时代,拥有不同个性的一个人。这样的奇迹,只有爱与音乐能创造。

而要恰当地诠释摇滚,捕捉细腻鲜亮的色彩,易流于“娘”的做派,也许还会让玩摇滚的人气得天崩地裂。要温情,还不担骂名,最好让它分裂,人格分裂,情感分裂,意境分裂,寓意分裂。只要最后观众买账,感动也好,充满激情也罢,我们都在盲人摸象,但都很快乐。而理查德.柯蒂斯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我想,如果此片一如既往地膜拜传统风格,让毒品、酒色凌驾于摇滚之上,到处是伸手只见两指的灰色与缭绕的烟雾,或许很尖锐,但一定会让一些人为真正的摇滚悲伤。幸好,白璧微瑕,只用了点到为止的处理方式,伟大的摇滚精神还是生活在爱里才能长寿,这也迎合了影片的主色调。

整部影片,零散的感觉是小小的遗憾,但回过头也能释然,似乎这样的表现方式才能让三四十首动听的摇滚音乐盘亘在故事情节中。结尾的处理,看似低能,但也受用,船沉得那么壮美,以为泪就要为他们奔了,结果千帆乘希望之风而来。



海盗电台The Boat That Rocked(2009)

又名:出位乐人谷(港) / 海盗电波 / Pirate Radio

上映日期:2009-04-01(英国)片长:116分钟

主演:比尔·奈伊 肯尼思·布拉纳 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尼克·弗罗斯特 汤姆·斯图里奇 瑞斯·伊凡斯 瑞斯·达比 克里斯·奥多德 妲露拉·莱莉 凯瑟琳·帕金森 杰克·达文波特 

导演:理查德·柯蒂斯 / 编剧:理查德·柯蒂斯 Richard Curtis

海盗电台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