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华尔街见闻翻译整理的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周日播出的《60分钟》节目中的最新采访全文,还是非常有感触的。他表示,美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底层群体进入中产阶层的机会越来越小,如果他是美国总统,就需要承认这是“国家紧急状况”。
贫富差距扩大是美国社会最基本的问题,它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对贫富差距问题的关注不仅仅只是达利欧,包括巴菲特在内的不少美国的富豪呼吁对富人增税,这也得到了当时奥巴马政府的支持。
今年2月7日,美国国家经济研究所刊登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祖克曼(Gabriel Zucman)的最新论文。文中最新数据显示,0.1%的美国人正坐拥该国20%的财富,财富不均的情况回了100年前。2016年占美国人口1%最富有的一群人,手握全美38.9%的财富——这也已经回到了上世纪前叶的水平。
文中称:上世纪20年代,1929年“大萧条”之前,0.1%的美国人坐拥该国25%的财。这种财富不均的情况虽然在经济大萧条、“新政联盟”(the New Deal)和二战经济下滑后有所缓解,但从80年代开始,情况却再度恶化。30年后的今天,已和百年之前相差无几。
其实不单是美国,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在刮起一股“贫富分化”的龙卷风。祖克曼教授在文章中还给出了一个世纪内英国、法国、中国和俄罗斯这4个国家最富人群的财富占比变化。
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和俄罗斯的贫富差距现象大幅加剧。目前,中国前10%的人占据了67%的财富,而俄罗斯的这一比例高达71%。从1995年到2015年间,两个国家1%最富有人群的财富占比更是翻了一番。在中国,这一数字从15%增长值30%,而俄罗斯则更为夸张,从22%飙升至43%。
百年时光如斗转星移,当我们在中国才开始感受“寒门再难出贵子”、“上升通道越来越狭窄”的时候,老牌的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又经过了一轮财富的洗礼。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最可怕的是阶层又开始固化,上升通道再一次向普罗大众关闭。
这个历程在BBC的记录片《阶层与文化》里已经有了很好的体现,何况还有那部从1964年开始跟拍的《人生七年 7 UP》在前。文化、审美情趣、生活习惯.....来源于你所属的阶层也不仅仅代表你所属的阶层,在这一点上生活在这改革开放高速发展四十年的中国无疑是幸运的。在这个百废俱兴的国度,多少的年轻人怀揣着如同当年“美国梦”一般的梦想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到大城市里打拼。时代并没有亏待这批勤劳勇敢的人们,中产在中国的崛起就是最好的例证。
就如和四水探讨的那样,阶层本身不是问题,在长时间里社会必然会形成其内在的不同群体的分化。但阶层的害处是阶层之间不沟通,就如同现在初现端倪的北上广深与其他。但好在在当下的中国阶层还是流动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总是会给到草根阶级新的上升通道,比如之前的互联网。虽然现在也开始产生了一些封闭的圈子,贫富差距也在加大,但整体还是流通的。特别对于中产来说,还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的,也通过对教育等的大力投入希望下一代能够有更大步伐的向上迈进。虽然中产有诸多焦虑,但这些焦虑的同时也饱含着希望。
社会在发展,人也需要随着改变。无论是这些记录片还是那些对话、研究报告等等都能够让我们跟上时代的步伐去思考,能够审时度势,能够把准自己在时代浪潮中的位置。我们不必过于担心自己被落下,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个长跑。但我们需要一个锚,随时能够调整自己的方向。没有锚点的努力很可能就是在脱离实际的情况下重复建设。看过不少把一手好牌打到烂的人生,都是值得引以为戒的。
关于阶层的思考这只是一个开始,我觉得抛开千变万化的外在表现,其本质的逻辑是不变的。它涉及到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等诸多问题,都是值得我去继续学习和深入了解的。这样我才能懂得社会运行的规则、懂得财富积累原理、懂得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最后,用一段看到的用阶层的角度来看待当下流行的电子产品作为结尾。前路还很长,我们都需要不断自我成长。
公众号:

阶级与文化Melvyn Bragg on Class & Culture(2012)

主演:梅尔文·布莱格 Pat Barker T·S·艾略特 

导演:Robert Bee / 编剧: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