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fur Now,《今日达尔富尔》,说来是因为Dan Cheadle站在天安门前的一张照片才引发了我观看好奇心,嘿嘿,有点不齿啊。Dan 虽然不是绝对的一线明星,但是在好莱坞的黑人影星中也算得举足轻重,特别是《卢旺达饭店》之后,正如他所言,不可避免的卷入和思考种族和政治问题(其实,他在TALK TO ME中的表现已然十分耀眼了)。
由于看的是全英版,也没有字幕,除了非洲方言部分翻译成英文字幕,还有就是海牙的阿根廷裔法官的那个部分,也有点搞笑,带着浓重的拉丁口音的英文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不难听懂,因为那也是字正腔圆的英文教育出来的调调,但是加州NGO人员部分,却会因为咬字和语速的原因听得有些吃力。而对于这部纪录片的大部分受众,时代华纳考虑的则要相反,法官的部分需要字幕,加州部分不需要。看,政治和民族的分野不就出来了么?
这部纪录片由六个部分组成,分别来自Dan,当然还有乔治克鲁尼、NGO拯救达尔富尔联盟、达尔富尔当地一个部落首领、一个受迫害的当地妇女、联合国粮食基金会一个工作人员、海牙国际法庭法官。每个人对达尔富尔问题的看法、遭受及正在遭受的和所付出的努力。我看它的原因也仅仅是为了了解西方的观点,这一点得到了满足。这六个人的一举一动休戚相关,联合国保障那里的粮食供给,部落首领保护被残杀剩下的部族并协调与其他难民的关系,妇女为了失去的亲人拿起了枪防御敌人保护自己,法官四处收集证据指控苏丹政府官员操控种族谋杀和土地掠夺,而Dan和George和所有NGO成员奔走为解放和救助那里的人们。
救赎和等待被救赎都一样平等,不过平等之下是无法弥补的沟壑。Dan和George到中国的原因是,几乎所有的西方有识之士都认为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事实也是如此。作为苏丹石油65%的出口国,加上对苏丹国有投资的绝对支持,以及在安理会上的弃权票,让他们觉得到中国来可以游说中国政府或者施加压力。这一点,在斯皮尔伯格放弃奥运会开幕式职务还有一系列的好莱坞演员的反华言论举动之中都能找到共同点。纪录片中极其简单的闪过几个在中国的画面就将话题转向埃及,可见他们的中国之行冷清与失效。对于Dan和George,立足西方的政治话语和教育立场,觉得以个人的价值可以跨越民族的价值,国家的价值。所以他们才会天真的跑来游说,又或者这也仅仅是惯常的Show的一种?有石油就会有战争,有战争就会有杀戮,有杀戮就会有难民,这个逻辑连中国的中学生是都知道的了,可是他们却还在做着这样的努力,告诉人们:因为有难民,所以我们要停止杀戮,停止杀戮就要停止纷争,停止纷争就要……怎样?停止石油销售,还是将苏丹的石油开发权移交给美国?很想知道他们的想法,真实想法。我不是不同情或者肆意践踏那些难民,而是觉得这个问题无解,只要还有利益的分野,就不可能过上你好我好的太平日子。他们是真的为了那些翘首企盼他们救赎的难民,还是为了政治充当传话筒,甚至是为了自己以后的政治生涯铺路?在《查理威尔逊的战争》中,如果说查理基本上以一己之力,撼动了冷战关系和中东武器售卖,那我觉得他只是恰好找到了利益共通点,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而并不是他身上的自由民主博爱精神突然光耀大地……
民主和人权的词义只有强势和弱势之分,没有什么对错之分,Dan当时是否有考虑过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卢旺达事件,美国政府当时没有出来制止或者全力制止的原因?而海牙法官一而再再而三的将苏丹政府和阿根廷军政相提并论,阿根廷人民当时受到政府残酷镇压并不是失去土地,而是基本自由和生存权利,达尔富尔除了种族关系之外最严重的是,他们厮杀的不是为了首领,而是土地,及土地下掩埋的石油。再问问自己,如果苏丹政府要拿到那些石油会怎么做?只有提供武器给敌对种族,进行种族灭绝了(当然因为与达尔富尔的统治阶层谈判不成),如果美国想拿到那些石油怎么做?只有支持当地人民拿到土地了。所以,这个问题无解。
可能我已经受应试教育中毒太深,不过与其参与一个自己都不能自圆其说的纷争之中,如何去发挥作用定纷止争?还是多花点气力看点环保的纪录片好了,Dan和George,要知道,中国有句老话,道不同不相为谋啊~~哈哈,写来贻笑大方了。

今日达尔富尔(2007)

又名:今日达富尔

上映日期:2007-09-09片长:98分钟

主演:唐·钱德尔 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 约翰·麦凯恩 Adam Sterling Sam Brownback 乔治·克鲁尼 

导演:泰德·布劳恩 / 编剧:Ted Bra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