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唯一,有你此生便已足够,这是唯一,没有你,此生谁也不成,这也是唯一,不是你,此生谁都可以,这还是唯一。唯一不曾变过。
此刻我想,能遇到你此生便已知足……已经很幸福很幸福了。
这幸福犹如一个决然与音乐无关的人 在大街上偶然捡到了一把从卡车上掉下小提琴一样……。”



电影《北京乐与路》里耿乐从唱片公司面试回来,干嚎到:“都说我是搞音乐的,我是被音乐给搞了啊”,其实搞音乐的是那些坐在唱片公司里进行面试的人,耿乐是一爱音乐的人,想判断一个人是否爱音乐很难,可能被音乐给搞了是一个不错的标准。希望我一生都不要搞电影。
————题头


我有一个姑父,当地保险公司工作,本地公司副总经理,到了能全额工资内退的时候,他就退了下来,全心全意的做自己喜欢的摄影,在云南见过了太多所谓的文青,文青是什么呢,在我的理解,就是坚持理想不对生活妥协的人,就跟《北京乐与路》里的耿乐一样。年轻时做文青很难,而年老时候依然是一个老文青更是难上加难,姑父的摄影装备大约几万元吧自己每天骑着破二手自行车跑来跑去,他这一身行头,让我想起老徐徐静蕾的一句话“最崇高的理想,最简朴的生活”,更为难的是他的妻女每天都是挖苦他,拍照片有什么意义呢,拍这些照片有什么用呢,能换钱么,能办事么,能当饭吃,姑父最近几年有了小成,在很多杂志网站上成了老家风光照的代表摄影师,最多一张照片能换几百元了,而且很多摄影工作慕名而来,比如房地产公司啊,党政建设,风景区宣传之类。
昨天把自己照的片子拿去让姑父指导下,照例是要看姑父最近拍的片子,姑父说当地房地产公司找他去拍宣传照,中午吃饭, 晚上吃饭,临走时候采用了他5张影片,一张一百元,另外两个人才采用3张而已。他说他现在讲钱的,没钱谁去拍,这样的话常常会听到,什么大的场面,特意请他去拍照了啊,什么网络宣传用了他的照片了啊,他的什么作品在什么地方发表了,多少钱了云云。也许这些话不是说给我听的,是说给自己听的,来对抗他妻女的嘲讽吧。
我突然发现一直在我心中很崇高的老文青姑父,从一个爱摄影的人变成了一个搞摄影的人。这让我感到了莫大的失落感。会不会有一天对电影的热爱也变成这样。

生活里常常会遇到喜欢 书法 绘画 摄影 音乐的人,只是渐渐发现,书法与绘画的价值,在于那作者署名,这决定了它每平尺的价格,那价格比北京上海的别墅贵多了,房子是按平方米计算价值的,而“艺术品”是按平尺。

电影里,一直在反复的拷问“拉小提琴有什么意义呢,拉小提琴能干什么呢”,格叽格叽的家伙。这无疑在反复拷问着观者拷问着自己。看电影有意义么,看电影能干吗呢,摄影为了什么呢,能换来什么呢?成为第一,功成名就么?

换句话说,这种对艺术对美的追求,它的行为的价值该如何衡量。

在历史的长河里,有一个中国人,因为音乐成了全国第一音乐人,因为他抚的是瑶琴,中国第一应该算世界第一吧,考虑到文化的传承的问题,我们可以认为他可能是有文字以来,最有名望的音乐人。这个人有一天车行半途来到一座山涧,他轻抚一曲,发现引来一位旅人的驻足凝思,这人是一名樵夫,他即兴再轻抚一曲,问樵者,能听出他弹奏的是什么,樵者说,巍巍乎志在高山,他转而再抚一曲,再问樵者,这一曲所奏为何,樵者说,洋洋乎志在流水。这即兴的曲子,后世之人托名而作,称为《高山流水》。其实当时所奏并无固定的曲调,只是伯牙心声而已,而世间知道伯牙所奏音乐之美者,何止千万,而听懂伯牙心声者只子期一人。两人相谈甚欢,后世之人称之为相遇知音。两人相约一年之后中秋再见。一年之后中秋那日,伯牙如期而至,只见苍山明月,不见子期。之后他才知道子期去世了。伯牙将其珍爱一生的瑶琴摔碎,发誓一生不再再抚一曲。世间已无子期。后人为了纪念两个人的相遇,特筑造古琴台,此地就在武汉,以前在武汉做公车常常会路过,直到今日才知道它的由来。
我想子期如是女子,这故事遍成了中国文字史里最凄美的爱情故事,何必一定是一女子呢,我以为子期是死于思念,死于这漫长无法忍受的等待之中,这份不能离别的割舍,来至于纯粹的爱,很纯粹,不在乎男女,不在乎一个是举世闻名的琴师一个只是默默的樵者。

什么是唯一,有你此生便已足够,这是唯一,没有你,此生谁也不成,这也是唯一,不是你,此生谁都可以,这还是唯一。唯一不曾变过。
此刻我想,能遇到你此生便已知足……已经很幸福很幸福了。
这幸福犹如一个决然与音乐无关的人 在大街上偶然捡到了一把从卡车上掉下小提琴一样……。

卡车上掉下的小提琴(2003)

又名:卡车小提琴 / A Violin From A passing Truck

上映日期:2003-03-07(中国大陆)片长:100分钟

主演:赵亮 果靖霖 吴辰君 

导演:江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