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最近看过特别喜欢的好片之一。虽然运用的手法并无新意,用3个故事串联起来,看似不相关的人隐约又有着似有似无的关联。但重要的是,我喜欢电影讲述的这3个小故事。

以下含严重剧透。

PART1 主线:巴特雅的生活

我一直在想,婚宴服务员巴特雅和救生圈小孩之间的联系应该并不只是捡和被捡这么简单,在小孩的身上,巴特雅看到自己的影子。没有人需要她,甚至消失了也不会有人去找她。

巴特雅有一个刚离她而去的男朋友,一个热衷于慈善事业整天忙于奔波在为儿童筹集善款,却从不关心她失语或自闭的母亲。一个对患有饥饿症的陌生女子都能施以爱心并悉心照顾的父亲却几乎不和她往来。一个在婚宴上专门负责拍摄幸福瞬间却只喜欢捕捉日常里丑恶的一面的摄影师朋友。
还有一个捡来不会说话的救生圈小孩。


PART2 主线:菲佣和母女

总觉得编剧在每一个小故事里都偷偷埋了很多小伏笔。比如在菲佣和这对母女之间,年迈的老人固执倔强,菲佣和年迈的老母亲初次碰面甚至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语言不通根本无法沟通。同时老母亲和自己的女儿也一样,总是不能好好说话,有时候三两句话下来就意见不合不欢而散。隐喻暗示了交流是多么有利于关系的改善。

之后老人慢慢接受了菲佣,女儿和老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得到改善。虽然在最后的一场对话里,女儿再次负气离开,但后来当菲佣和老人相拥而泣时,女儿仍停留在屋外注视这一切,相信她对母亲的关心其实一直都在。


PART3 主线:挑剔的妻子、忠厚的丈夫、绝望女作家

找了个龟毛的老婆难伺候,偏偏又是个很没安全感容易猜疑的女人。忠厚的丈夫为讨妻子欢心和女作家换到靠海酒店套房,(其实女作家选择顶楼套房只是为了清静,海景对她没有任何吸引)没想到却被妻子猜疑了。新婚妻子为此和丈夫大吵一架,却意外的看到作家留下的近似遗书的文字。她和丈夫赶到作家房间的时候,作家已经自杀身亡,手里拿的是她曾经在房间里写下的文字。



其实人与人之间,很容易就相隔了一面墙。我们在这面墙的两边或者继续疏离,或者穿越。我们必须具备同等的自省和纠错功能。我们就像那瓶中船,以为躲进漂流瓶里,就永远也不会沉没;也像那水母,需要水才能生存,可是在自我保护的时候却无意的伤害了别人。其实片中的人都缺乏安全感,比如巴特雅说过,我从不相信任何人;比如那个怪小孩,总是套着救生圈不愿意摘下;比如那个摄影师专找丑恶面拍照丝毫对喜庆婚宴不感冒;比如年迈的老母亲发脾气的时候其实在害怕女儿疏远自己;再比如年轻的妻子写下的那段关于水母的文字。

电影想要传递给我的讯息,是关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爱人与爱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其中巴特雅和父母,菲佣和自己的儿子,年迈老母亲和演员女儿。巴特雅被车撞后躺在医院,父母的到访真让人感到难过。尤其是当巴特雅伸出手的时候,母亲迎上去,却只是拿走放在巴特雅手边的钱包,然后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菲佣给儿子每次打电话的时候,附近都有巴特雅母亲慈善活动的海报,不知道是不是讽刺。最终她买到了那艘航行的船给儿子做礼物,是好的结局。当演员的女儿总是因为工作忙等各种接口忽视了自己的老母,刚看完演出的母亲终于能和女儿的关系有了缓和,却又因为一言不合破坏本来的美好气氛。而那对夫妻之间的情况,恐怕是天下所有情侣之间太普遍不过的状况。只能说人和人之间都是单独的个体,拥有截然不同的特性,却是同样的脆弱和微妙。一不小心,笑就变成了哭,哭也能破涕为笑。

还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千丝万缕的关系表现和镜头都有小味道。像开头的时候巴特雅和男友说话时的背景板,像一片宽阔的蓝色海。还有巴特雅和小女孩在海底的那段,冰激凌小贩出现的那段,都颇含意蕴。

蓝色果冻海Les méduses(2007)

又名:蛇发女妖 / 水母 / Jellyfish / Meduzot

上映日期:2007-06-28片长:78分钟

主演:莎拉·阿德勒 Nikol Leidman Gera Sandler Noa Raban Ma. Nenita Flores Dela Torre 扎哈丽拉·哈里法伊 Tsipor Aizen Bruria Albeck 伊兰尼特·本雅克夫 Binos 阿西·达扬 Miri Fabian 乌瑞·加夫利尔 希拉·格芬 Shosha Goren 扎西·格拉德 Johnathan Gurfinkel Dror Keren 埃特加·凯雷特 佐贺·史塔斯 Liron Vaisman 

导演:希拉·格芬 / 埃特加·凯雷特 / 编剧:希拉·格芬 Shira Geff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