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站看完正片,看完后系统又给我推荐了简单心理对fleabag的解读,所以两个视频都会聊一聊。
几年前一段特别难捱的时间里看完了Fleabag,当时看到女主在街上哭到眼妆全花的画面跟着在屏幕前放声大哭。今天看完剧场版又回忆起那一段时间:每天醉醺醺的,跟不爱的人做爱,熬夜,抽烟,经常呆滞着刷手机。 对女主的共情不能更多。
当时剧集给我最多的东西是:安慰,原来有人和我一样。
时隔几年之后看完Theatre Live版本的感受:人生有时候真的很艰难。
黑暗情绪很迷人,让人晕晕乎乎不知时间流逝,带着周围人的不理解歇斯底里去和世界相撞,拥有更天真和敏感的能力,同时还拥有足够多的反叛。情绪像弹球,来来回回间带有巨大的能量,要么爱要么死真不是一句虚言。但是代价巨大,消耗掉人和现实生活连接的部分,在黑暗里呆太久再曝露在太阳下会死。
一个字概括我现在的生活可能是:钝。有一些原因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脑部不再那么活跃: )。但更多的日常是:学习和适应现实世界的规则。现在的我很难复刻当初的感受,甚至很难拥有类似的感受:盲目。盲目的给予和接受,接受情绪带来的爆裂和不确定性。
简单心理对Fleabag的解读特别简单直接:Fleabags需要的是别人对ta无条件的接纳。可能因为最近还在热恋期所以我对这个观点无比赞同,当然“被接纳”这件事情在我看来真的大部分靠运气(悲观)。对我而言,如果只有自己,自我接纳这件事就跟在沼泽里求生一样,泥泞不堪且无比艰难。
最后聊聊表演本身: )
首先是女主的着装,一个女性真的很难不依靠华美的衣服和精致的妆容来为自己在公共空间塑造安全感(尤其国内)。看到女主留着短发,穿着没什么性别标志的毛衣和长裤在舞台上模拟自己在厕所里自拍私处的样子真的很痛快。
然后是剧情,部分剧情应该是借鉴了女主的真实经历。女主叙述自己醉酒后去找父亲坦白自我的那一段太真实了,两句话把一个回避性人格的父亲给女儿的伤害表现的淋漓尽致。我特别佩服能创作出这种作品的人。对我而言,一个人很难把感性和理性拿捏的如此平衡:刚刚好能够在这个世界中正常的生活,同时还保留被生活刺痛的能力。
看到女主能够自由洒脱的拿捏情绪进行表演,我猜她已经经历了和自己的和解。
希望我也能拥有这份真诚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