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于炮火》是Joachim Trier十年来的致郁三部曲,皆带有文学的叙事风格,前作《8月31日,我在奥斯陆》亦是探讨个人的虚无与情绪、世道的抗争,采取聆听的拍摄角度,让我们一次次进入他感性具怜悯的视野理解人的情感环境。电影中,家庭成员笼罩在母亲骤逝的阴影里,四缺一且身为家庭里唯一女性成员,突显其特殊重要影响和创伤之深。藉由每个人的回忆丶母亲对战地生涯的自我剖析这些片段,让我们参与了每一块碎片丶战争稀松平常的暴虐,内外在丶远与近的参照,彷佛领着观众参观每一个角色的房间,从那里看到深沉的悲伤与自我怀疑。各个片断式的回忆漫射出多重意涵,给一个简单的家庭故事杂染更多面向层次。生前从事战地摄影记者的母亲是个强大坚毅的象徵,无论对公於私如此;她殒落之时,那一阵阵遥远陌生的炮声隆隆,藉Isabelle的与家人的独白间转换,由远至近,从生前蔓烧越过她精神的废墟,传送回她周遭的家人。当Isabelle看到一群男人在沙场上哀悼一名男孩,男人和男孩代表丈夫和儿子的悲伤凝固,三个男人/孩因悲伤而无力表达自我,甚至说不出口。当巨响发生在我们接收不及的远方,那震撼如同静默一般,实地拍摄的相片对世人来说是无声的暴力,那属於听闻过慑人声响的人们独有的秘密,另一片天空下的纷扰不幸,如同在历经无数残酷的战争体验後,祇化作抑郁,独享那份黯然神伤。

失落令人不快,失去一位母亲,文学上象徵祖国的流失丶失根或失语;另一方面,她代表情感交流丶包容体谅丶永恒的存在意义。片中的母亲因职业的变动性,首先失去了她的根源,当职业变成全部的生活现实,面对这残忍无道的现实,为表达对死者家属的不幸的敬重,她"尽量压低动作声音地走过房间",成为暴力的吸收体,而这暴力作用在她的清醒,清醒於现实的无望。另一个交流上的失落展现在儿子Conrad,他与外部的网络断线,对於家庭内部的谎言密语却看得最清楚,他警觉到Jonah的迷惑,他的态度像"I saw it all, y'konow, I understood that."— 课堂上,镜头聚集在他游移窗外迷离的眼神,凝视着内心摄下的回忆与车祸经过,他擅以念力翻转现实满足自己的幻想,轻易地将女同学唸诵的文章翻译为自己的版本,并移情女同学。导演分别特写了Isabelle和儿子Jonah、Conrad凝视的眼神定格,母亲看着镜中看向自己的内心;Jonah盯着屏幕上弟弟日记,他关注并容纳他周遭的人们;Conrad看向窗外飘渺,却是注视回忆。这三重影像重叠得令人印象深刻。他的挑衅想打破谎言和抑郁低迷的氛围,梦中他在林子里遇到喜欢的女孩死去,而女孩转换成母亲虚空的拥抱,他始终处於一种喃喃自述,将自身愿望想法过渡揉合进其他角色的话中,虚实不分的状态呈现他的年龄心智与缺乏人际沟通。那些静静上演的幽微情绪反射家庭名存实亡的分岐狀態。

Conrad的角色塑造可说是导演较为典型的主角样貌,在父亲方面则是扮演温暖的角色,中和成员间持续酝酿的不安气氛,不同於传统父亲形象,他和儿子沟通屡战屡挫,扮演传统母亲的包容及情感付出,他的包容是他的武器,却从未敞谈过往,或许儿子察觉到诉诸温情得以继续隐瞒事实的控制力量,让他持续感到是名局外者,他不是不能接受现实,他甚至一开始便已作好准备,不能忍受的是父亲刻意省略忽视延宕所带来更严重的创伤。
導演Joachim與老搭檔Eskil Vogt合作劇本外,也担任影片最终剪辑工作。有一段缝合得非常巧妙:Conrad下课后独自坐在公园鞦韆上,父亲电话来了,他谎称和一群朋友待着,接着他急急挂电话来到餐馆,不久又莫名所以匆促离开,扑倒在母亲葬身的墓园―跳过他对父亲无礼那一段后:镜头又是Conrad下课,只是这次从Conrad的角度重来一遍,父亲跟踪他到餐馆,然后橱柜玻璃反射出父亲的影像,两人的目光始终交错,一旦对上便冷淡敌对。如此平行重述除了让观众联结他的态度,也表现出父子间的日常相处概况,陷入单一徒劳反复的沟通模式。长子Jonah是父亲协力助手,他分摊倾听母亲的心事,和父亲一同处理遗物,融入弟弟的封闭领域。他充当中流砥柱角色,自身感情世界却面临犹豫不决的分裂。他与前女友偶遇,她代表着过去的联系,一种熟悉感,他无法向前女友坦诚喜获新生的喜悦,因为他的顾虑甚过喜悦,他置於一种想抓住过往又期待前进的往复疲乏。Joachim说的始终是人际间的失落。换成另一个时空场景,车祸现场粉碎的延迟画面,透露一个巩固已久的关係是如何漫长的模式化至分崩离析,维繫关係的那条线(此为母亲),是媒介也是未爆弹。三个男人要面对的除了确保继续存活的欲念,此外还有如何忍受包容彼此。悲伤局限了成员的交流程度,於是一个家庭的分工模式扮演的角色定型下来,打破对话沉默和走出各自语境在独立的成员间看似遥遥无期。

人物背景的分配上有某种更普世的链结含意,比如Conrad和母亲像是一种跨世代的连接,他沉迷的虚拟杀戮游戏是上一代的真实,对他而言母亲是wikipedia上的名人,现实中的英雄形象,然而母亲离世,这个理想化形象便流产,变得难以承受的失落。相对於母亲对世界残酷面的绝望清醒,Conrad呈现的是另外一种清醒,处在所有事件底部局外人的观察,他了然於心的觀看方式實際和其他成員連結得最深切,他和母亲在年龄和所处世代、关注的事件和文化相呼应,Conrad青春期的愤怒如同母亲最初对战争拥有旁观者犀利的批判角度,母亲觉悟人类互相残杀的事实,并不会因为她杰出的影像报导而有所改变,战争之外的人们毫不在乎他人受苦;随着事件即是生活构成的必然之一,Conrad也将走向母亲沦陷的道路,绝望地认命事情如它所是地发生丶结束,而人们认为没必要讲述,没有人讲述的历史是真正的终结。父亲和Jonah对于妻子/母亲的逝世显得颓丧宿命,父亲未告诉当时年幼的Conrad母亲自杀的真相,愈想保护儿子的心灵或是想隐瞒父母的婚姻裂痕,小儿子便更为叛逆,因此母亲的抑鬱与婚外情一样被视为禁忌,其实在现今的社会仍是如此看待饱受情绪困扰的人们。每个人物都以画外音构筑自己的世界,除了Jonah没有向观众曝光,他是唯一拥有实在秘密的人,反而我们可以从他逃离婚姻理解那股效应仍在发酵。

Jonah的闪婚与一夜情对应父母逐渐平淡却难以割舍的关系,当Jonah意外发现母亲外遇,他感到背叛,不免质疑起婚姻关系失去只是一瞬间完成的事,而成长总是发生在刹那。一份报导戳破谎言,青春期的保护伞被没收,叛逆的特权截止,外遇和自杀,Jonah都是最早知悉实情也是最不愿接受现实的人,他对弟弟的保护毋宁是自己对整起意外的心魔未解;相形之下,Conrad表现得理解而放开,和喜欢的女孩清晨散步回家的途中,他再度回到内心独白,不再困在脑中播放臆测着母亲车祸过程的微电影,取而代之的是那个轮迴梦境,年龄不相配的敏銳早慧,诞生的隐喻是母親生前珍貴的攝影結晶,化作一個新生兒,从他方捎来的礼物(〝母亲像以往去了非洲那些遥远的国度〞—只是这一次她不再回来)。对我来说这几幕温暖细致的置替画面将每个人欲语未诉的意念化为绕指柔般 ,道尽了苦难後的美好,Joachim Trier是一位温柔的知性者,让观者感染到他处理生死的谦逊态度。祕密与谎言并非比炮火响亮,无视祕密与谎言,假装一切都好才是全面的轰鸣。

猛于炮火Louder Than Bombs(2015)

又名:响亮的秘密(港) / 记忆乍响(台) / 比炸弹更响

上映日期:2015-05-18(戛纳电影节) / 2015-10-02(挪威)片长:109分钟

主演:加布里埃尔·伯恩 伊莎贝尔·于佩尔 杰西·艾森伯格 戴文·德鲁伊 艾米·莱安 露比·杰琳斯 梅根·凯驰 大卫·斯特雷泽恩 瑞秋·布罗斯纳安 罗素·普斯勒 Maryann Urbano Donna Mitchell 哈利·福特 Leslie Lyles Luke Robertson 彼得·马克·肯德尔 查理·罗斯 罗丝玛丽·霍华德 苏珊·萨瓦 维纳斯·舒尔特海斯 

导演:约阿希姆·提尔 / 编剧:约阿希姆·提尔 Joachim Trier/埃斯基尔·沃格特 Eskil Vogt

猛于炮火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