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4-14

妮娜:这个电影有点红

这是部用心之作,挺有看头。
印象较深的是片中的红:昏暗暗的基调如同妮娜的现状,失血的婚姻生活在脸上只剩下时不时需要补妆的两片唇红;在遭遇又一次寻求代孕失败的打击下,妮娜无心品尝丈夫端来的一杯红酒而倒入池中,红色的液体在抽身离去的水中漫开,好似流产后遗留的一抹鲜红;由车祸而结识的少女玛格达开红车、着红衣;陪护相伴而暗生情愫的闺房,红的朦朦胧胧;玛格达爱去的酒吧霓虹闪动、活力四射;几次出现的巨大子宫更是满屏的暖红。
红色之外是白:刺目的雪地里被代孕母亲冰冷的拒绝;黄昏时分踏雪追赶玛格达上演一场心理性别互动的“换岗仪式”;在困顿中穿上母亲给予的一袭丝绸白裙;苍茫时刻奔走在车流喘急、无人搭理的公路上(曾向玛格达描述过的梦境);雪地里出现两只曾在家庭聚餐时被击毙在客厅电视屏幕中的鹿。
试着解读几个镜头:
1,身为校长的母亲在午餐时交代女儿几句并顺手交给妮娜一套真丝白衣(妮娜始终处于母亲的羽翼下,白衣寓意胎膜)
2,第一次搭乘妮娜车的玛格达在叽里呱啦的法语声中对态度冷漠的妮娜萌生了好感。(这也是几天后她接受妮娜丈夫突兀邀请的原因)
3,借口上厕所而溜之大吉的玛格达,在室外借用工具像男人一样小便。(性别的模糊:拥有健康子宫的玛格达表现的像男性,失去子宫能力的妮娜在焦虑性别身份时却显得母性十足)
4,“你能不能再和我多呆些日子?”快痊愈的玛格达对妮娜已经依依不舍。(玛格达缺失母爱)
5,迷失方向的妮娜在红色的子宫壁内,此刻,丈夫则站在红色映照下的壁外。(妮娜萌芽出新的生命,丈夫停留在原地)
6,田野里,看见丈夫和玛格达相聚甚欢不由醋意大发。车中,妮娜问玛格达更像在自问:“我能把你带到哪里?”(妮娜已经意识到自己对玛格达产生了微妙的感情)
7,妮娜领着玛格达来到装置艺术子宫前,子宫外活动着赤身裸体的男性:或静或动,或跳跃或翻滚……(对子宫来说,男性只是一条精虫,是受精卵的供体而已)
8,某个夜晚,来找玛格达畅谈心事的妮娜话还没有说完就被玛格达鄙视的抛下,妮娜懊恼不已。(此时的妮娜已经放弃了最初接近玛格达的目的)
9,玛格达坦然相告自己的性取向,并乘机利用约炮的对象小小的报复了一下妮娜。(缺爱的玛格达没有生活方向,爱偷食“糖果”寻求刺激)
10,貌似高冷,实则怯懦的妮娜在花店顺走一盆竹叶。(好像得了一把利剑有了去告白的勇气)
11,浴室里,妮娜不停的向玛格达求证对自己的爱意,不期而至的空姐打碎了妮娜的新梦。(和旧爱丈夫之间时常需要互相质问“你爱我吗?” “你爱我吗?”对应,预示玛格达想要唤回妮娜,需要非一般的力量)
这非一般的力量只能来自子宫。子宫是什么?子宫是爱,爱是什么?爱是孕育希望的土壤,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是无条件包容人之脆弱与不堪、阴暗与残缺的温暖的子宫。把玛格达带入“子宫”的妮娜说:“女人的子宫甚至能让大海平静下来”。这句话让我想起陈凯歌的妖猫传:为求得无上密法,空海远涉重洋来到大唐,船入大海遭遇风浪,生死关头,他发现日常修行所得根本无法面对死亡的恐惧。反倒是同行的一位母亲抱着孩子,在风浪中那么平静,空海不解,女人回答:“孩子睡熟了,我就很安心。”孩子来自子宫,是新生命的象征,是爱的使者,是生的希望;大海象征着命运,是我们生而历经的世界,母亲不惧滔天巨浪,正是因为紧紧怀抱着这份希望和美好。
陷入困境的妮娜急需开辟一个新的生活空间,而孩子正是妮娜心中一粒饱含希望的种子,渴望一块土壤落地生根发芽。妮娜和玛格达相爱,种子得以在玛格达的子宫着床。妮娜的爱唤醒了玛格达的母性,玛格达的爱落实了妮娜的自我意识,两人相互促成彼此生命的一次蜕变。
影片最后,俩人一个依窗而坐,一个靠门而立,重获生活信念的四目相对,恬淡而怡然,我相信即使未来的生活掀起再大的风浪,她们各自都有力量去面对。

妮娜Nina(2018)

又名:妮娜的抉择(台)

上映日期:2018-01-28(鹿特丹电影节)片长:130分钟

主演:朱莉娅·基乔斯卡 伊莱扎·莱辛姆波 安德烈·卡诺普卡 卡塔兹娜·格尼夫克斯加 玛丽亚·佩斯泽克 塔蒂阿娜·保霍福娃 

导演:欧嘉·查达斯 / 编剧:欧嘉·查达斯 Olga Chajdas/马尔塔·科纳泽斯加 Marta Konarzews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