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6-07-10

女鹿:《女鹿》轻蔑

 题记:
  诱惑和嫉妒所造就的历史构筑着个体杀戮的历史,邪恶无处不在,我们可以做的只有微笑着学会离开。
  ――――卡夫卡·陆(KavkaLu)
  
  http://images-eu.amazon.com/images/P/B00023JHIG.02.LZZZZZZZ.jpg
  
  一念似乎就是意义的全部,所以,影片的女主演叫薇儿(Why)就成为了导演的天问。
  费勒德里克注定走上那命运的险桥,在塞纳河的雾里眺望自己的风景。
  风景因为人在而变得趣味十足,处于局内的人和游走局外的心,在何地驻留便留下命神的钉子。我们可以让精神分析事无巨细地分析一个人的状态,悲剧是当你在把所有的规则放在一起的时候,所有的判断都那么滑稽。
  欲望和饭食是生命最大的本能,人类理性社会的发展所有的作用就是在造就绝望的火药桶,我们引以为豪的理智总是被野性和嫉妒扼杀在现实里,所有男女关系的意义终点结束于交配前期,尺寸和力度将带着女人回到赤裸的伊甸,精神贫乏地倒于本能的脚下。
  《女鹿》可以曲解成这样一根主线,美丽的鹿再漂亮也有着危险,那示美的犄角迷茫着死亡的气息。
  想起黄舒俊的一首歌:恋爱还会有理性,或许真的可以完成《女鹿》给没有经历风雨的男男女女的留下的规则空白。
  在《女鹿》里因为欲望而走到一起的两个女人注定承担此后的因果,导演在咖啡加糖的细节里表现了薇儿的敏感,而费勒德里克对于薇儿的勾引必然会有她无法想象后果,闪亮地裤扣在导演的镜头里通向幽暗和地狱之门。
  当我们反思人类所有的罪孽,因为欲望引起的极端暴力肯定大于饥馑造成的道德失控。
  上一世纪60年代谁也无法跨过毛,尚年轻的新浪潮更是如此,于是,我们竟然在片中听到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的语录朗读。
  从电影史的角度言,影片最有价值的部分是薇儿杀了费勒德里克后穿上了她的衣服,身后的镜子成为自我对话,双重人格拷问以及弗洛伊德的命题是导演对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附属品焦虑、背叛和道德沦丧不加修饰的批判,这个情节可能也影响了波兰斯基的名片《拐房客》,克劳德·夏布洛尔在叙事的风格上明显受着希区柯克模式的影响,影片最后保罗应邀来到,电影就此打住,后面是什么只能靠观众的自己的认知去判断。
  台湾的焦雄屏老师将此片的关注点放在了三角恋情上,我却认为这部戏其实和恋没有多大的关系,它更大程度上表现的是人性深处邪恶的一面,嫉妒和因为情感掠夺带来的攻击性。在他们三个人造就的小世界里嫉妒心理甚至高于情欲本身的需求,而这种心理在女性世界经常出现,而鱼死网破的悲剧是沉湎在嫉妒心中的当事人所无法解决的。
  死亡,无可避免成为他们的属性,酿造这一切的本身出于本性,它甚至和境遇和教育无关,就像上帝将夏娃和亚当逐出伊甸园时的咒语,它贯穿着人类的情感史。
  《女鹿》的价值是导演敏锐察觉到了两性之间对于事物判断的不同以及人类情欲的真相,角力的结果有时是两败俱伤。保罗在影片里是最大的牺牲品,他只是让两头女鹿变得癫狂,许多男性以为可以驾驭女性,其实,现实里有多少催情的呻吟和忘情的肉搏只是女人谋杀男性智力的手段。
  爷们,不要在大脑缺氧的一刻相信你可以占有她的全部世界,倘若你有力气打开灯,你能发现你的女鹿眼睛里流露出战胜者对于俘虏的轻蔑。
  
  【附录:影片资料】
  《女鹿(一箭双雕Les Biches)》1968法国/意大利
  导演:克劳德·夏布洛尔 Claude Chabrol
  主演:斯蒂芬·奥德隆Stéphane Audran、琼-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 Jean-Louis Trintignant、雅克琳 萨萨尔Jacqueline Sassard
  片长:94 分钟
  个人评价:艺术性6.5,欣赏性5.5(心理学意义的片子)
  
  2006年7月8日 星期六 下午21时38分 台风前 云翼云间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邮箱: kavkalu1967@126.com
  

女鹿Les biches(1968)

又名:一箭双雕 / 母鹿

上映日期:1968-03-22片长:100分钟

主演:让-路易·特兰蒂尼昂 雅克利娜·萨萨尔 斯特凡·奥德朗 娜内·热尔蒙 塞尔日·本托 

导演:克洛德·夏布洛尔 / 编剧:Paul Gégauff/Claude Chab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