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卡林(George Carlin)是谁?
美国单口喜剧界泰山北斗级的人物。之所以被称为「泰斗」,一是年龄,二是地位。
论年龄,老爷子在2008年去世的时候,已经71岁了,基本一辈子都奋斗在单口喜剧的第一线,见证了整个美国单口喜剧的发展历史。
论地位,他也是无可超越的存在:2004年,美国喜剧中心(comedy central)列出了一百个最伟大的单口喜剧演员,乔治·卡林排在第二名。2017年,滚石杂志做了一个榜单,列出史上最伟大的五十个单口喜剧演员,也是排第二名。
很少有演员能够像乔治·卡林一样,影响了喜剧届中如此多的后辈。你可能更熟悉的一些单口喜剧演员,比如克里斯·洛克(Chris Rock),宋飞(Jerry Seinfeld),路易CK(Louis C.K),吉姆·杰弗里斯(Jim Jefferies),都明确对外界表达过自己受过乔治·卡林的影响,更不用说那些受到间接影响的人。
他语速很快,但口齿清晰,讲话的节奏抑扬顿挫,就像音乐一样。在他的演出里,观众一般就两种反应,要么小声地笑,甚至是寂静,要么就突然爆发,开始欢呼鼓掌。听他的专场不一定能保证你很开心,但一定听的你爽。
他是「硬核喜剧」的代表,因为段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批判性。从美国文化、语言,到政治、宗教等等,看什么不爽怼什么。
在毒舌“老愤青”的面具下,其实,乔治·卡林一直是以一个反权威,反主流的斗士形象存在。

01. 怼点一:英雄主义情结
乔治·卡林的第14个HBO单口喜剧专场 It's bad for ya(《这对你不好》),是乔治·卡林人生中的最后一个专场。
在专场播放后不到四个月,老爷子就因心脏衰竭去世了。
俗话说,姜是老的辣,酒是陈的香,这个专场是乔治·卡林艺术生涯的集大成者,获得了当年格莱美最佳喜剧专辑。
这场专场与以往的乔治·卡林不同,他稍稍褪去了老愤青的犀利,添了一丝柔和,比如开场讲到自己上了年纪的生活是什么样子,而在此之前,他几乎不怎么讲自己的私人生活。
专场标题“it's bad for ya”,翻译过来就是“这对你不好”,这句话乔治·卡林在整个专场中讲了好几次:it's all bullshit,and it's bad for ya,所以相当于整个专场的主题。即便不认识他,光看这个标题,就能知道他毒舌批判的风格。
刚开始乔治·卡林上台以后,观众开始欢呼,一般情况演员都会享受这种欢呼,直到观众平息下来才开始讲话。但是乔治·卡林等观众欢呼了一会以后,就指指自己的手表,表示该差不多了,时间有限。
然后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 “去你妈的阿姆斯特朗”。
阿姆斯特朗(Lance Armstrong)大家可能知道,美国著名的自行车运动员,环法七冠王,在录这个专场的时候,他服用禁药的事还没有做实,还是无数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这就相当于一个中国的单口喜剧演员,上来第一句话就是:“去你大爷的姚明”,或者“去你大爷的刘翔”,观众肯定会先愣在那,不知道这个演员在干嘛。
而乔治·卡林不光骂了阿姆斯特朗,还骂了美国著名的高尔夫球运动员泰格·伍兹(Tiger Woods)。骂完以后,观众也是给出非常热烈的回应,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乔治·卡林的“老愤青”形象,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从他嘴里说出什么,大家都不会意外,这是前提。最主要的是,这个段子迎合了美国人心里的“反英雄情结”。
什么是反英雄情结?
平时媒体上总爱塑造一些过于伟大光明正确的人物,比如阿姆斯特朗和泰格·伍兹这样的人,是多少人成功的榜样。但是他们被塑造得太完美了,说出来都是优点,没有缺点,已经不像一个血肉之躯的人,身上有了一层神圣的光环。
这种神圣性当然有好的一面,是人性的榜样。但是也有坏的一面,一旦这种英雄形象崩塌的时候,其实带来的是大家信仰的崩塌,是对媒体、对世界的怀疑,反而带来更大的伤害。
比如,阿姆斯特朗后来被查出服用禁药,令多少人难过甚至愤怒。在中国也是一样,如果一个明星在荧幕前的人设,总是被塑造的知性文雅,一身正气,一旦爆出出轨丑闻,就再难以翻身,大家也难以对娱乐圈的各位明星产生信赖感。
所以,反英雄情结,就是一种想打破神圣性的冲动,把一个神圣的人或者概念,从高高在上的神坛,拉低到可以平视甚至俯视的角度,让大家可以批评他,重新审视他。
漫威电影就深谙大家心里同时存在着英雄情结和反英雄情结,所以它既有美国队长、金刚狼这样“伟光正”的人物,又有死侍、毒液等等这样游离于正义与邪恶之间的人物。

02. 怼点二:宗教
乔治·卡林有一个关于宗教的特别有名的段子,在另一个叫“你们都病了”(you are all diseased)的专场里,他说,“这个世界上最扯的胡话就来自于宗教”,然后观众开始欢呼。接着他说:
为什么喜剧演员都偏爱谈论宗教?
一是抨击宗教是喜剧演员的政治正确。
根据我看专场的直观感受,大部分演员都是无神论者。因为宗教对于人的精神世界有很多限制,而作为一名单口喜剧演员,最难以忍受的就是被规定应该怎么想,不应该怎么想,喜剧演员做的就是换个角度看问题,去打破禁忌。
二是宗教确实给喜剧演员提供了很多素材。
比如圣经上的很多说法很古老了,有些东西你读起来会很荒谬。一个诺亚方舟装满了世界上所有的动物,怎么可能。英国有个演员叫Ricky Gervais,就曾经在台上放着PPT,吐槽诺亚方舟,效果非常好。
再比如天主教神父的各种性侵丑闻,在这些认为宗教虚伪的演员眼里,是最好的素材。很多演员都讲过神父娈童的段子,这已经成为了喜剧圈的一种日常吐槽。
在乔治·卡林的这个专场里,宗教话题总是跟政治结合在一起,比如他先是提到了权利的问题——
“大家都在说权利,你有什么权利,我有什么权利,权利本来是不存在的,是想像出来的,就像三只小猪或者皮诺曹一样。”
接着他又说:
“如果你认为你有权利,那我问你,权利从哪来?有人会说,来自上帝,天赋人权。我的天,又来这套,又拿上帝当借口,一旦人类有什么问题没有答案,就想到上帝,所有解释不了的东西都来自上帝。我个人觉得,如果你的权利来自上帝,他会每天吃食物的权利,给你住房的权利,上帝会一直照顾你。”
乔治·卡林讲的对吗?权利是不是上帝给的?或者是人生下来就自带的东西?毕竟大家都听说过天赋人权,美国当年的独立宣言中说: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美国著名的律师艾伦·德肖维茨(Alan Dershowitz)写过一本书《你的权利从哪里来》,这位律师是当年家喻户晓的“辛普森杀妻案”中辛普森的辩护律师,也是哈佛大学的法学教授。
因为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宗教,基督教也只是众多宗教的一种,如果权利是来自神的话,到底是哪个神?权利也不是自然赋予的,因为自然是中性的,不带有主观价值观倾向的。
那权利到底来自哪呢?他认为,来自人类的经验,尤其是那些惨痛的经验,那些巨大的错误。
每当人类经历了巨大的错误,有了惨痛的经验以后,就想避免再发生这样的错误,于是人们就逐渐建立起对于权利的约定。
我们今天很多理所当然的权利,最开始都是不存在的,都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争取来的,比如英国当年贵族和教会的权利,是通过逼迫国王签署大宪章得来的;八小时工作制的权利,是工人通过罢工游行得来的;一些国家同性恋结婚的权利,也都是通过游行、公众舆论争取来的,这些权利在最开始的时候没有人赋予我们。

03. 怼点三:美国人的爱国主义
怼完英雄主义和宗教,“老毒舌”又开始怼起了美国的爱国主义:
他先是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有天我看见一个人的车上贴个标语,‘我是美国人我自豪’,这TM是啥意思?”
随后,批判起民族主义:我从来不理解民族自豪感或国家自豪感。因为对我来说,自豪应该来自于你自己取得的成就,而不是来自意外或者生下来就有的东西,成为爱尔兰人又不是一项技能,只不过是基因上的偶然,没有人会说“我5英尺11英寸我自豪”,或者“我容易得肠癌我自豪”
熟悉美国文化的听众可能知道,美国人的爱国情怀非常强的,一点不比中国人差。
有的美国人车上会贴着星条旗的磁贴,或者像乔治·卡林说的这种标语。在美国几乎所有的体育赛事之前,都要升国旗奏国歌,大家都要起立,右手抚左胸,面对国旗。还有在一些集会上面,突然就齐声高喊USA!USA!只要谈到任何美国伟大的地方,或者让人振奋的消息,只要戳到点了,都可以喊。
这么爱国很多原因,举两个方面:一个是美国是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
美国公立学校的学生,每天早晨上课前都会全体起立,右手抚左胸,面对国旗朗诵一段效忠誓词(Pledge of Allegiance),“我宣誓效忠国旗和它所代表的美利坚合众国。这个国家在上帝之下,统一而不可分割,人人享有自由和正义的权利。”而且还曾经有学校因为学生拒绝念这个效忠誓词而把他赶出学校的情况。
更深层次的原因,不是因为宣传和教育,而是一种政治性的爱国主义。
世界上多数国家的爱国主义,是基于对本民族或者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而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民族和民族文化并不能作为爱国主义的基础,那拿什么做基础呢,就是共同的政治理念,比如自由,民主,分权与制衡等等。
可以说,从立国开始,美国人就有一种政治上的制度优越感以及道德优越感,因为他们干的事,之前没有人干过,或者干成功过,为自己这种组织共同体的方式而感到自豪,也尊敬那些为这个共同体献身的人,比如对于老兵是极其尊敬的,每年五月份的阵亡将士纪念日都有很隆重的纪念活动。

04. 粗俗段子下包容的文化
但是不管美国人怎么爱国,对于所谓不爱国言论的包容性很强的,这也是为什么乔治·卡林能在台上讲出这样批判性的段子。
曾经有个美国左派,在市政厅前当众把国旗给烧了,被捕,官司一直打到联邦最高法院,最终判处这个人无罪,其中一条经典的判词就是“国旗保护那些蔑视它的人”,恐怕这也是美国人爱国的一个理由吧。
乔治·卡林经常批判美国的一些俗语,谚语,套路化的说辞,主要因为这些话虚伪,荒诞,而且说这些话的时候根本不过脑子。举了两个例子,比如在一个人去世之后,两个认识这个死者的人在街上就可能有这样的对话。
“嘿,你听说了吗,Phil Davis死了。”
“Phil Davis?我昨天还看见他了。”
“是吗,有个毛用啊,他还是死了啊,你看见他也不能让他的癌症缓解啊,没准还让他加重了,可能就是因为你Phil Davis才死的,你良心怎么过得去!”
第二例子就是某人去世之后,会有人对他/她的配偶说,“如果有任何需要帮忙的地方,任何事,尽管开口。”
乔治·卡林便开始吐槽:”你能干啥,起死回生吗?你以为你在写新约吗?(圣经新约里记载耶稣让死人复活。)你知道如果以后再有人说这种话,你该怎么办吗?你该说‘好啊,那你周末过来吧,我的车库需要刷漆了,把皮搋子也带上,楼上的马桶堵到溢出来,满地都是屎,你开着拖拉机来?太好了,我家农场正好需要平整一下。带把锯,再带把镐,你就等着干活吧’。他不是想帮忙吗,行啊,那就让他帮啊。”
其实,乔治·卡林最开始也是在电视上油头粉面、西装革履地讲干净的段子,那个时候的演员都那样。
但是乔治·卡林非常聪明,觉得自己讲这些没啥意思,跟所有人都一样,太普通了,没有啥大出息,后来开始寻求转变,所谓的差异化竞争。
首先在穿着上,他脱掉西服,开始穿破旧的牛仔裤和T恤,留着长头发和胡子,还带耳钉。演出的地方,也不去传统的表演酒吧了,而是去年轻人常去的咖啡馆。
为什么?时代不一样了。当时60年代末70年代初,正是美国反文化运动、反越战运动最兴盛的时候,那时候社会思潮的主力是年轻人,是大学生。
大学生喜欢什么,当然是牛子裤T恤的形象,常去的地方也不是中年人的酒吧,而是可以跟朋友谈论思想的咖啡馆。
乔治·卡林当时非常明确自己的受众就是年轻人,再加上开始讲一些题材新潮、反叛的段子,比如大麻、避孕药等等,一下就受到年轻人的巨大欢迎。
早年最有名的一段表演就是 “Seven Words You Can Never Say on Television”,七个你永远不能在电视上说的词。不翻译了,反正都是脏话。
其实并不是官方真正禁止的七个词,只是为了喜剧效果。但是这个段子在社会上掀起了不小的风波——
首先是有一次他在台上表演完这个段子之后就被抓了,理由是“语言低俗,扰乱公众秩序”,不过后来他又无罪释放了。
但随后一家电台在下午时段播了乔治·卡林类似飙脏话的段子,正好一个父亲带着15岁的儿子开车,听到了,投诉到了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说下午两点钟放播放这种东西,太不合适。
FCC就对这家电台说,禁止你们播这么低俗的内容,结果电台反问你凭啥,你这样违反了《宪法第一修正案》,也就是“人人有言论自由的权利”,随后开始上诉,最后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院。
要知道,最高法院不是什么上诉案子都接的,往往是有关政府或者立法机构是否违宪,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案子才接。结果最后裁定FCC以后有权力决定电台里的什么内容低俗,什么内容不低俗,并加以管制。
不过后来最高法院又补充规定,放低俗的内容可以,但是只能在晚上十点至早晨六点之间的这个时段,这样就不会有孩子收听了,美国一些含有成人内容的节目都放在深夜,就是从这来的。这件事情也让乔治·卡林名声大噪。
曾经有人采访乔治·卡林说,你已经功成名就了,为什么还要讲呢?
乔治·卡林的回答是:你不能跟毕加索说啥时候把刷子放下来,艺术家总是有一个方向的,总是在路上,不断挑战自己。
这就是乔治·卡林。
“每一个刻薄的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失望的空想家”
*本文原发于看理想微信公众号(ID:ikanlixiang),内容整理自看理想节目《十大单口喜剧专场》,主讲人周奇墨是国内优秀喜剧品牌“单立人喜剧”的核心演员,《今晚80后》卡司、2017年中国职业脱口秀大赛冠军、脱口秀喜剧界冠军,也是中国最早接触、关注、从事单口喜剧的一批人。在这档节目里,不止以幽默的方式带你了解笑的原理和单口喜剧创作的心路历程,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档能让你从单口喜剧角度窥探美国文化现象,拆解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异同的节目。

乔治·卡林:这对你不好George Carlin... It's Bad for Ya!(2008)

上映日期:2008-03-01片长:70分钟

主演:乔治·卡林 

导演:Rocco Urbisci / 编剧:George Car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