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03-24

亲历大师:何谓大师?

大师是改变了世界的那群人。
凯恩斯认为英国在经济萧条时削减开支的方法是错误的,应当扩大政府支出以此推动民众就业,结果1945年二战结束后,英国当即推行凯恩斯主义;当社会公民认为政府是自己的衣食父母,以赛亚·柏林却批评英国政府像一个保姆一样,对民众管束太多,事无巨细地包办,然而官员越是想办好事,越将事情办砸,结果引发了1960年代学生的社会游行运动……纪录片中每一个大师的出现总让人惊叹他所留下的遗产,不是促使一个国家改变了政策,就是引起了深远的社会变革,又或是激烈的思想讨论,但无论是哪一种结果,你都无法忽视其份量。

一个人之所以成为大师,最重要的是他思想的伟大,对于时代和社会的意义,如同平静无奇的宇宙中一颗超新星的瞬间爆发。伟大在于其“颠覆性”,那么异于常识,却又接近真理。他们不可能永远正确,无法免于后人对其思想局限性的批判,比方第1集提到的社会学家斯金森用奖励——习得模式很好地解释了人类习得技能的机理,但是当把这个模式套用在语言习得之上,却收获了巨大的失败,还是在BBC的直播节目之中。无论如何,大师永远是超出于他那个时代的那批人,是时代的领路者,带领人类爬上新的一节梯子,就像柏拉图的“洞穴隐喻”一样,当多数人认为影子就是真相的时候,他们还寻找了除去影子之外的其他事物。不过,总有人会在背后拉扯,警告我们这样上一节梯子是危险的,很有可能上面已经没有梯子,会摔下去,他们以论辩者或怀疑者的身份出现,试图打压前者这些类似疯人一样的想法——当第一集的儿科医生在越战上发表政治言论,质问这个国家是怎么了的时候,有人喊他回到他的专业领域中去;当罗素不再局限于他的哲学领域,探入到社会活动领域去呼唤和平时,人们同样认为他越俎代庖了。然而,这些扮演“打压”大师角色的人们却应当受到欢迎,没有他们作为灰暗的背景,大师的色彩也就不会如此鲜亮,没有他们的质疑反对,大师的灼见就不会显得那么可贵与稀有。

仔细观察每个大师的思想,你会发现他们的思想都是明晰、深刻并且一以贯之的,
如果认为大师仅仅是处于大学象牙塔中的教书匠,那就完全错了。真正活跃于世的大师,绝对不会将他的思想仅用作课堂教授和学术交流,他们并不俱于将他们激进、甚至于疯狂的想法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的考评,他们有着那股自信——既然已经寻到了真理,有何惧于受到他人的质疑与抵制?随着电视、收音机这些大众媒体的传播,善假于物的大师们也没放过这个扩散他们思想的机会,BBC纪录片中,好几次提到了大师通过horizon、tonight或是BBC采访这些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思想以启民智。凯恩斯后的一个经济学家,在电视谈话的节目中,提倡国家应该提供民众最低生存条件的保障,不久之后英国就推行了社会保障系统,引入了有关社会保险、失业金和养老金的一系列政策。
只将有创见、天才的想法保留在图纸中、会议室中、日记中,仅仅满足于思维乐趣,却不将这些想法分享于大众,敢于为自己的思想负责的人,不会是大师。大师一定是关心人类命运,并且对人类的苦难抱有悲悯的那类人,他们不忍心人类滑入由无知带来的苦难之中,所以他们要不顾一切地说出真话,而且让真理传播得更广,即使可能会被社会视作异类,被当局者视为眼中钉。哈耶克和弗里德曼即是如此,支持者会将哈耶克关于自由主义理念的阐述视为圣经,而反对者会将弗里德曼关于政府干预失灵、应当放宽监管的言论视为魔鬼,但他们为自己的良心负责,同时也为人类可能误入歧途而担忧。

成为大师,学识和为人缺一不可,我们国人多以为中国是缺少了发现伟大真理和提出伟大思想的人,由是而欠缺大师,但我以为,更多地因素是因为缺少敢于说出真话的勇气和愿意为人类命运负责的情怀。

亲历大师Great Thinkers: In Their Own Words(2011)

又名:伟大的思想家:用他们自己的话说

主演:丽贝卡·弗朗特 Tariq Ali 大卫·爱登堡 Lisa Appignanesi Tanya Byron Stefan Collini 理查德·道金斯 阿兰·德波顿 詹姆斯·福克斯 Paul Gilroy 珍·古道尔 约翰·格雷 Germaine Greer Claudia Hammond 戴维·黑尔 奥利弗·詹姆斯 Selma James Adrian Laing Armand Leroi 大卫·米利班德 Henrietta Moore John Redwood Roger Scruton Jean Seaton Robert Skidelsky Laurie Taylor 

导演: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