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片子,又是百年难遇的了。虽是尚不能挤进某文心目中德国黑白的“七大神作”,排在前十还是可以无争议。从导演讲,Georg Wilhelm Pabst的三大早期经典,这是其一(其余两部是《Die Liebe der Jeanne Ney》与《Abwege》)。按照上次评论中作时代片的区分来讲,本片乍一看去是远逊Die Liebe der Jeanne Ney,只是能够不比Abwege更小家子气而已。况且这另两部经典,前者有Uno Henning大仙压阵,后者是鬼神般演技的Brigitte Helm妖精唱的主角儿,怎么样也比面部表情呆滞的Rudolf Forster要强得多(这是戏语:1934,Das Geheimnis des Carlo Cavelli,Rudolf的辉煌尚未到来)但观影完毕仔细一想,Jeanne Ney虽有时代大剧的铺陈,终究是个围绕着Liebe主题的影片,故事是好莱坞式的,叙述是大情节式的,没有任何实验性质或者复杂结构藏在其中;Abwege纯粹就是在演绎一出德国式离婚,剧情彻底被束缚在男人、女人和第三者之间,刻画人物虽极深刻,但到底脱不去伦理情感片的约束,叙事上则是经典结构。反观这部Die 3 Groschen-Oper,虽然看去是时刻不离“刀子米基”和“丐女珀丽”的主调,但片子其实完全没有说得过去的感情戏——进一步说,甚至人物也只是主题的从属来使用:本片作为杰作的关键,乃是对经典电影叙事法则的反叛。人物可以随时“跳出”剧情,或者甚至剧情本身也可以“跳出”电影:这种“跳出”有时是通过对路边“三分钱歌剧”唱段进行演绎来实现,有时是直接转换表现手法——从电影画面的叙述直接去到街头清唱配合西洋画转换的形式(类似于西洋镜故事手法,片中临近结尾,宣布高潮即将到来的那一个镜头最是经典)。这样的表现方式有些向歌剧院式表演靠拢的意思(歌剧的模式可以解析为话剧配合与主题契合的唱段),但是绝对无法等同:因为片子的场景变化是绝对走标准电影模式的,并且镜头切换手段也堪称经典,除了时机配合极度精湛外,所选择的视角也是极端新颖巧妙,说是一部“视角选取教科书”亦不为过;另一方面,歌剧的唱段是选的原街头歌剧的段落,和片中剧情发展并不统一(但也不与之远离)。如此竟多少能够品出少许新浪潮实验电影的味道,从黑白画面中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诡异的协调感。片子的开头是值得去看第二遍的:米基和珀丽的相遇,恰恰是正作为三分钱歌剧的观众,而上演的剧目,又正好是“刀子米基”的故事;而之后的那次第二类的“跳出”,又确定这部“三分钱歌剧”确实是此刻正通过画面演绎的那一部。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一个悖论式的嵌套结构——所演出的剧目本身即在剧目当中,剧目的定位是一种具有电影表现形式和剥离开来的歌剧唱段的交缠和循环:手法归入“反结构”,应是无甚争议。特别是,剧尾结合了三分钱歌剧本身的结束唱段,让那些本是在黑暗中的人物重归了黑暗——这种“反主角”的表现手法,也对经典叙事的类型进行了颠覆。

黯淡了感情戏,抛弃了经典结构,影片的重头全部放在通过表现契合人物背景设定的事件来完成对社会问题的暗讽上。影片中的主要矛盾冲突有几处,一是“刀子米基”未经丐帮首脑Peachum同意便娶他女儿的矛盾,一是警察总长和米基多年兄弟友谊和其职责所辖之间的矛盾。这两个矛盾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在女王游行时,因为警察总长不能吊死米基,丐帮受了首脑指挥,游街抗议时达到顶峰;最后米基因为老婆妙计成了银行家,警察总长拿了保金弃暗投明(这里当然米基那方是明),丐帮首脑登门拜访请求合作,从而化解矛盾,让主角们的故事走向正结局。但是影片的妙处还并不在此,其通过丐帮那颇具讽刺意味的“乞丐套装”,以及面无表情仿佛受到催眠一般的、一旦发布命令之后连首脑都无法阻止的游行队伍,塑造了一个隐形的主角:即社会底层黑暗中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这种对隐形主角的暗示,在游行时人物集结成万人如海的队伍,以及片尾隐遁于黑暗之中时达到顶峰。如此的收尾方式,同时制造了一个反结局,并达到让人回味深思的目的,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唯一稍有遗憾的地方,就是最后Fritz Rasp饰演的丐帮帮主对这股“力量”的解说,过分直白,让全片的讽喻意境反而降低:但是这里又不能用唱段来表现,因为这部分已经给得太频繁了。可能也是为了缓和这种突兀的感觉,导演强调了照明——最后数人合计庆祝的“Happy ending”,给了全片最亮的照明,以此来反衬旋即出现的“游行众人遁入黑暗”:两相对比在时间上相隔极近,并且柔化了说教的突兀,亦可堪称一绝。

最后再谈两句演员:疯子气息浓厚的Fritz Rasp在本片的一个有高低落差的仰视视角镜头中贡献出了一个不阴不阳、令人不寒而栗的经典短促笑声。这位丐帮首脑在阻止手下时的不堪,以及那句“你们会被射杀的,统统都是!”时的狼狈,也是形神毕肖。狱卒Smith在Jeanne Ney中是那个军队好人,他的表演形式虽然都差不多,一直带笑,但是情境不同,感觉就完全不同了,也算是一小景。女主角Carola Neher原本即是1928年上演的“三分钱歌剧”中珀丽的扮演者,本片可算是驾轻就熟(但不是本色演出:注意,改编自The Beggar's Opera的三分钱歌剧台本,和电影本身的剧情编排差别颇大。歌剧是走经典结构,片段上有一致性,但主题表现力上有根本分歧)。这也是她的最后一部电影,因为反对希特勒她被判入狱10年,最终在1942年死于奥伦堡的一处古拉格。饰演警察总长的Reinhold Schünzel也是一位自默片时代起即已相当活跃的老戏骨。

以上。

三便士歌剧Die 3 Groschen-Oper(1931)

又名:三分钱歌剧

上映日期:1931-02-19片长:112分钟

主演:鲁道夫·弗尔斯特 卡萝拉·内尔 莱茵霍尔德·叔泽尔 弗里茨·拉斯普 瓦勒斯卡·格特 

导演:G·W·帕布斯特 / 编剧:Béla Balázs/Léo La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