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7-09

桃李劫:走向痛与绝望的路

1.声音方面: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对声音元素的探索性实践,它第一次把对话、音乐和音响三个声音元素纳入了整体的银幕构思之中,通过同步、对位等声画结合方式,使声音产生出能够推动电影叙事的功能。声音与画面不再分离,声音不再是为了衬托画面的从属,而是同画面一起为情节和主题服务。(影片开头和结尾的《毕业歌》;陶建平与黎丽琳毕业后在树下交谈时的欢快音乐;雨声,枪声,放工声,喘息声等真实音响)2. 表演方面:袁牧之表演技巧在那个时代来说已经算是娴熟高超,两人的对白和动作虽然还有僵硬不自然的感觉,但能够看出演员还是在刻意摆脱以前戏剧化舞台表演的方式的。袁牧之将角色形象的多次变化演绎的真实动情,从开始意气风发的书生少年到踏入社会的刚正不阿的理想青年,再到失业待家的颓废模样,以及最后沦为苦工和阶下囚的卑微境遇和悲惨命运,袁牧之将陶建平不同时期的形象逐一刻画地生动真切,令人感到唏嘘的同时,又绝望到谷底。
3.主题方面:电通是一个全部由左翼人士主持的,只创作有声片的电影公司。左翼电影给人的感觉似乎总有一种从结尾出发,明确结尾要表达的爱国主题后,再去充实内容,构造情节之感。《桃李劫》中将陶建平踏入社会后遭遇的种种不公和自己坚守正义而最终灭亡大笔墨地进行渲染,始终在有意告诉观众造成有志青年最终家破人亡,沦落成阶下囚的正是这个腐朽破烂的现实社会,从而刺激社会中的青年们愤慨激扬,进行反抗。影片的悲剧令人感到压抑,透不过气来,它不妥协,不刻意营造美好结局,而是将一个人的彻底毁灭贯彻到底,这在当时看来,是需要勇气的,同时也验证了左翼电影的根本主题:为国家,为人民。
4. 视听语言:景别,镜头运动方式,音画结合等均已发展到成熟阶段。结构上首位呼应,采用倒叙方式,让故事情节更饱满完整,像一个环,将所有的人物情节包纳进去,使观众看到结尾时自然地联想到开头情节。

桃李劫(1934)

又名:Fate of Graduates / Plunder of Peach and Plum

上映日期:1934片长:121分钟

主演:袁牧之 陈波儿 唐槐秋 周伯勋 

导演:应云卫 / 编剧:袁牧之

桃李劫的影评

G.
G. • 桃李劫
Rae-
Rae- • 006
默.
默. • 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