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很久没有看这样的爱情电影了,之所以这一次看这样的爱情电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听了戴锦华老师的课,在课堂上戴老师谈到这部电影,自己感到有兴趣,所以找来看看,结果是我感觉这一部电影还是非常不错的。

往日情怀海报

电影所处的一个时代背景是上个世纪50年代,这个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也就是美苏冷战时期,而且在这个时期也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即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反共、排外运动。关于历史的事情,我就不去过多的叙述,因为我本人的历史知识是非常匮乏,没有能力去深入谈论这一段历史,所以我就只就电影所呈现的去述说。

这一部电影讲的是一对不同阶级男女的爱情故事,形式有点像灰姑娘与王子的故事。在故事中女主人公凯蒂很明显是属于无产阶级这一立场层面的,这个从她的政治立场上就可以看出(实际上从她日常在周围的餐厅里面打工赚取学费勤工俭学,也大概可以推断她在经济层面也是属于无产者),而男主人公哈贝尔我不太确定他属于中产阶级还是属于资产阶级(我从他对于政治的态度和社会看法的观点来看,是带着很浓重的中产阶级的文化气息的,那我称他为布尔乔亚吧),但是总之男主人公在阶层上无疑是站优势地位的,或者说在物质财富上相对于女主角而言是有很大的优势的。

在这个爱情故事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得到,女主角对于爱情处在一个主动的位置,她喜欢男主角,在大学的时候就对他有所好感,而后在他们重逢。她就一直想办法的去追求男主人公的爱情,刚刚我也是说到女主人公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所以在她追逐爱情的这一举动方面往往是带有理想主义精神和真挚的情感的。而反观男主人公在他们的爱情故事中是处在一个被动的位置,在之前对于女主角是带有一点好感的,但是并没有非常强烈的感情。在这个爱情的主动与被动的位置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静对动,在爱情的权力关系上是高对等低。也就是说处于被动方面的男主角在他们的爱情关系的地位上是出于优势的,而处于主动状态的女主角是处于劣势地位的。为什么这么说,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在爱情中主动的一方往往都会以被动的一方为自己的中心,在这样的形式下主动方往往是卑微的,而被动方是被捧着的。这个电影的爱情权力位置关系的高低,在后面的故事中一直得到体现,就是为了维护他们之间的爱情,女主角不停的在退让,不管是去朋友杰杰家感受“颓废恶心“的谈话,还是为了男主角的想法去了好莱坞,亦或是为了挽留男主角都动了抛弃自己共产主义者立场,安安心心的随他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的想法。这些无疑都是处于爱情的主动状态下,劣势地位的表现。所以在这一这一整个爱情里面男女的权力分配是非常明显的。

权力分配

这个电影述说这一个古老的故事,也就是跨越阶级的恋爱。两个不同社会地位的人走到了一起,相知、恋爱、矛盾、恋爱,最后矛盾实在无法调节最后分手。这个故事的套路还是比较老套的,但是它最后得到的结果我是比较认同的,我个人认为在阶级矛盾这一问题的和解,与种族、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是一样的,是不可调和的。如果调和了,我只能说这是一个神话,而神话往往是不存在的。为什么我说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我在此只能很笼统地说到,不管是受到的教育、理念等等这些都是具有很大差异的。不管是社会上出现的凤凰男、凤凰女,这些现象,都表明了在某一种程度上底层阶级的人们受到了上层阶级的排斥。如果你看过《红楼梦》中“史太君破陈腐旧套”这一段的话,你就会知道,真正的上层阶级不管是家法,还是书礼都是非常严苛的,一个下层的人是很难进入他们阶层,所以我非常喜欢史太君点评类似《西厢记》、《牡丹亭》这一类的才子佳人小说。(下文原话)

“贾母笑道:“这些书就是一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这么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乡绅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绝代佳人’,只见了一个清俊男人,不管是亲是友,想起他的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像个佳人?就是满腹文章,做出这样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一个男人家,满腹的文章,去做贼,难道那王法看他是个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了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堵自己的嘴。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子的小姐,又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的,就是告老还家,自然奶妈子丫头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头知道?你们想想,那些人都是管做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了不是?” 众人听了,都笑说:“老太太这一说,是谎都批出来了。”贾母笑道:“有个原故:编这样书的人,有一等妒人家富贵的,或者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遭塌人家。再有一等人,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邪了,想着得一个佳人才好,所以编出来取乐儿。他何尝知道那世宦读书人家儿的道理!别说那书上那些大家子,如今眼下拿着咱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那样的事。别叫他诌掉了下巴子罢。所以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连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好的,我们再次扯回来,刚刚说了那么多的不可能。我还想再说些这部电影令我感动的地方。这部电影发生在麦卡锡主义盛行时期的美国。麦卡锡主义是1950年至1954年间肇因于美国参议员麦卡锡的美国国内反共、极右的典型代表,它恶意诽谤、肆意迫害疑似共产党和民主进步人士,乃至一切有不同政见的人。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无疑我们的女主角,一个共产主义的人士是非常之危险的。但是或许是爱情的缘故下,她与哈贝尔在相当的一段电影时间里面是爱恋的过程,也就是说这一段时间似乎她避免的一些针对她的一些政治事件。但是在这个爱情里面她也无法忍受哈贝尔及其他的朋友所表现出来的中产阶级的颓废、自我、逃避、不问政事、游戏人生的态度。但是最后她与哈贝尔还是不可避免的也遭受到了麦卡锡主义的政治压迫。在这一事件里面终于无产阶级与中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也迸发了出来,身为布尔乔亚的哈贝尔很明确的表示他想过上平稳安定的生活,不想参与过多的政治事件,而身为共产主义者的凯蒂则要想去抗争、去呼吁公平、为了更多的人。在这样的矛盾之下,再加上之后一些事,所以最后影片以他们分手为结尾。

矛盾的激化

最后,终于来到我感动的地方。在他们分手的一段时间之后,凯蒂再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她恢复了往日的张扬的卷发,在华盛顿街区她在积极的签售自己的书籍,这本书籍是关于号召反对使用原子弹的书。在这一过程种她惊讶的发现哈贝尔就在她对面的街上,而哈贝尔也发现了她,就在这里凯蒂向哈贝尔过去,两个人拥抱在了一起。再简单的寒暄过后她了解到哈贝尔已经是著名电视公司的主持人,他身边也有了另一个女人,而凯蒂依然还是为自己理想奋斗的,在街上叫喊的那个富有梦想的女人。之后凯蒂再次回到卖书的行列中,但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哈贝尔会从街的另一边再过来,再一次拥抱了凯蒂。并且从凯蒂手中拿走了一张关于“反对使用原子弹”宣传海报。

拿走了一张海报

其实看到这里,事情已经不言而喻,在哈贝尔向凯蒂走去的那一刻,男女之间的权力出现了反转,凯蒂变为被动的一方,哈贝尔是主动过去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转呢?我想,结合之后哈贝尔从凯蒂手中拿了一张反战的宣传单的主动来看,他应是对这个这个富有理想主义的女性抱有一种敬意,这不仅是哈贝尔的想法,也是导演的敬意。本来一个对政治非常反感的布尔乔亚,最后却主动的拥抱了一个共产主义的女人,还从他手中拿去一张反战的宣传单,这难道还不能说明他的一种心情吗?这样的一个阶级的人对另一个阶级的人的敬意,我个人认为不是某种阶级之间的和解,,但是我不可否认这样的敬意的确是非常美丽的,是非常令人所感动的,它上升到了某种道德高度,带有了情感上的超越性。所以在这一地方我觉得它打动了我。

然后这部电影的话,我很推荐大家看看。因为在我们这样一个年代里面,人人都想着过着自己的小生活,把时代化成了“小时代”,每个人只和自己身边的人有联系,却很难感受到自己和千千万万的人有联系。而这样的做法真的对吗,或者说我们难道真的逃离了人人命运都连在一起的大时代了吗?所以我推荐这部美苏冷战时期的电影,也是为了给大家思考思考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联系。最后关于时代,我想借用戴锦华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从来没有逃离世界与巨大的时代。


往日情怀The Way We Were(1973)

又名:俏郎君

上映日期:1973-10-17片长:118分钟

主演:芭芭拉·史翠珊 罗伯特·雷德福 洛伊丝·奇利斯 詹姆斯·伍兹 苏珊·布莱克利 

导演:西德尼·波拉克 / 编剧:Arthur Laurents

往日情怀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