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会看《我的大叔》这部韩剧,是因为主演李善均,这个75年生人的韩国当红明星在2023年12月27日被发现自杀于车内,与他之前涉及的被举报吸毒而不断被询问调查不堪重负据说很有关系。无论是惋惜还是回顾,他的作品被更多提及,除了大热电影《寄生虫》之外,还有一部就是这部16集的电视剧《我的大叔》。而这部剧的男主角朴东勋在剧中的某些际遇,如今看起来,甚至映射了今天男主演李善均的命运,观剧的时候甚至产生一种戏剧和命运结合的让人恍惚的叹息,认为人的命运早已经写就,只是当事人还不知道。
回到电视剧本身,看剧名就知道这是年龄差别很大的一对角色之间发生的故事。故事设定男主角朴东勋47岁,已婚已育,是一个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安全检测部的部长(大概相当于部门经理?),女主角李知恩21岁,是劳务公司外派到这个部门的勤杂人员,没有高等教育的学历,主要工作是整理文件和发票之类。女主偶尔发现这男主可能涉及到高额受贿,为获得真相,在社会上混过多年江湖的女主角一系列的神之操作,在男主角的手机里十秒植入窃听软件,24小时窃听他的动态,然后把获取的信息向设计事务所的代表理事(可能相当总经理?)兜售,以获得高额的经济回报。然后因为这些事情,年龄和资历均相差很多的男女主,逐渐熟悉并靠近的故事。
女角和她的那个少年黑客朋友在剧中的表现好像是间谍一样的厉害,这个被观众诟病,觉得很夸张,我倒觉得这只是推进故事发展的一种手段,倒不需要过分较真,而是女主角长达数日24小时监听男主角,到底会发生什么量变到质变的故事。
我们曾经很熟悉的一部德国电影《窃听风暴》,一个东德的间谍情报人员史塔西监听一个有“危险倾向”的艺术家夫妻的过程中,因为被他们的人格感化而伪造监听记录上报,从而挽救了艺术家的生命,被认为人格魅力人性之美最终让信仰不同的普通人选择了行善而不是作恶。
这部《我的大叔》也有点像这个,女主开始为了钱而选择监听男主,却在过程中被他的善良和美好而感化,从一个冰冷自闭的社会人格障碍型女孩,因为温暖心动而作出最终选择,他们从开始觉得对方都是可怜人的惺惺相惜,最终互相得到救赎的故事。
大叔觉得女孩可怜,不仅仅是注意到她整天总穿着那一身黑不溜秋的一套衣服,大冬天冷得不穿(还是穿不起?)袜子的脚脖子冻得通红,不仅仅是看到她偷偷顺走公司茶水间的咖啡条,也不仅仅是看到她被那些正式员工们排挤,更是了解她的背景故事:这样一个女孩竭尽全力独自照顾自己的瘫痪失语的奶奶,被高利贷债主经常打得鼻青脸肿来上班而一语不发。她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女孩,这很让人好奇。大叔觉得她的可怜首先是来自物质贫困,然后来自家庭背景,既没钱也没爱。
女孩开始并不觉得大叔可怜,他毕竟高学历高技术,在设计师事务所有自己的不错的位置,2018年的他的月薪有500-600韩元(换算人民币3-4万元),虽然在公司的内部斗争中沦为靶子而莫名针对,但是他毕竟还有母亲兄弟们,还有妻子儿子,还有一大帮咋呼呼的兄弟街坊们。但是随着偷听到全方位的信息后,女孩觉得这个貌似光鲜的大叔很可怜,非常可怜。当然他的可怜倒不是主要来自物质窘迫,很多的是来自精神层面,极度压抑和痛苦强颜欢笑却不为人知。
相比较来说,物质层面的贫瘠更加可怜,还是精神层面的压抑更加可怜呢?
男主结婚15年,有个当律师的妻子,长得美能力强赚钱据说比男主多很多,所以才能有经济能力送十来岁随小孩远赴美国就读。所以这部剧中舍弃了育儿的烦恼和矛盾,只关注于中年夫妻关系本身。
男主从核心的技术部门设计部被调离到支援部门安全部,而且现任的上司还是自己的师弟,这让流行论资排辈的公司文化里很多好事的人时刻拿来比较,自己的内心当然也是无法接受这个晚辈比前辈混得好的结果。总之他在公司里被上司排挤边缘化,甚至被小人恶意针对,让他本来很喜欢的工作环境变得难以让人忍受。
然后回到家,那个赚得比他多很多的律师妻子,也没什么好脸色对待他。经常加班晚归(其实和情人约会去了),即使回家也是不言不语,家庭貌似冰箱,并未半点温暖而言。男主的家庭中其他两个兄弟都失业了,他们婚姻感情也是破裂糟糕,所以无论是工作还是婚姻,他应该是他们全家的骄傲,所以他一定要撑着他们的小家庭不至于破裂,在家里勤奋承担家务,但是他觉得自己赚得比妻子少在心理上也觉得憋屈,这个男权社会的文化中也是惯常的一种心理感觉。
但是他竟然发现他的妻子早就出轨了,而出轨对象竟然是那个他非常讨厌的上司兼同门师弟,这实在太尴尬了。总而言之,他上班很痛苦,下班后,而他忍着不想让妻子知道真相免得夫妻关系彻底破裂,这种苟且凑合,为了家庭的完整性,他必须当做自己不知道,也不能让对方知道他知道,只能更痛苦。
妻子为什么出轨,她陈列的表面原因是丈夫及家庭对她并不在意,陪伴她的时间也很少,她感觉到孤独,有帅哥追求她,她当然是会动心的。只是这个外遇的对象是老公的上司,所以这给老公带来了更大的侮辱,这种当面的侮辱不能忽视每天都在当面践踏的感觉。但是就像妻子对女主角质问你有这么好的大叔为啥还要出轨时回答:我可以说出成百上千个理由,但是没有一个是最真实的。换句话说,人性的不可捉摸性,不是所有问题都有明白清晰的原因。
而丈夫从开始的难受痛苦中也意识到,妻子的出轨不是她自己一个人的问题,他也是有很大的责任的,为什么很多家庭和单位的事都不与她分享,两个人之间没有交流沟通,自然很难有信任,也不会有情感。夫妻之间不是因为有一张法定的纸张,就有义务要相信对方,并承诺永远不变和对方站在一起的。
如果说这种夫妻间基本什么也不说,都憋在心里,免得引起麻烦的冷漠是一种人和人相处的极端的话,那么剧中还有另外一种极端,就是亲人之间什么都说,包括各种隐私。
韩国和中国其实很像,在农村老家和城市里那些住了很多年的熟人街区里,亲戚和儿时朋友一直住在一起,几乎分享自己家庭中,周围家庭中的所有信息,每个人就是一个贴了各种标签的物品供大家来反复品评。这种过于热络的亲属关系,是完全不分大家和小家,你和我之间的分别,好像每个人的事情就是所有人的事情,其中一个人遭遇到一些不公甚至情绪不佳的时候,家人都担心得要死,电话不断打,追来追去的问,当然也会想办法(自以为是办法,甚至可能是馊主意)去帮忙解决。甚至兄弟可以直接质问自己的嫂子为什么出轨,觉得自己的家族被侮辱了,甚至想出手为自己的兄弟抱不平等等,那种有血缘关系的家人好像一个连体婴儿分享所有的时候,让血缘关系之外的人,的确感到窒息和崩溃,这就是那个男主的妻子感到被男主家庭排挤而觉得非常孤单寂寞的原因。
一个人在某处得不到情绪释放和情感温暖,会不由自主找其他能释放压力和得到温暖之处。这不是道德层面的自律可以完全禁止的,因为人心并不由理性所完全控制,对与不对终究是理性层面上的事情,而人不是机器,所以不会完全按照既定的程序去一丝不差地操作,所以无论是现实还是文艺作品中,就有这么多的故事。
一个人觉得自己生活毫无隐私,那么就等于是裸体的,会产生深深的无法逃避的羞耻感和自我厌恶感。其实男主和妻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都过得非常糟糕,他们夫妻的私事被其他家人知晓后,把他们放在道德评价体系上反复翻滚烘烤,让他们都觉得生不如死,他们在剧中都有想一死了之的时刻。
前者把配偶或者亲人放进冰箱冷冻,状如陌生人;后者热乎得毫无界限,把亲人直接裸体扒光,大家一起评头论足站在道德层面上评价搞得热火朝天。哪种更好呢,在我看来,哪种都过于极端。所以我想到的一个问题是,到底夫妻和亲人间,应该沟通到什么内容程度,是界限合适的,是让人感觉到温暖,而不是冰寒冻人或者炙热难耐的。
诚然,亲人之间,知道更多的信息是会让彼此知道心连在一起,这样是互相信任的表示,觉得更加亲近,一方面会增加情感的黏度,但是另外一方面因为每个人的表达力、理解力、承受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远不同,所以其实会产生信息分享以后带来的其他问题,那就是更多的误解、甚至怀疑、更多的担心和结果扩大化的处理方式。
比如子女和父母沟通到什么程度是合适的?每天发生的事情很多,自己都觉得无聊的事情自然选择不说,但是每天又能有多少有聊的事情呢?久而久之,没有有聊,只能更无聊,所以更无话。开始的时候,子女有时候会说出自己遇到的值得一说的事情,但是父母可能会扩大或者深化这个故事,就是容易想多,把它引申到人际关系中、个人能力方面去,最后因为一件小事对子女的个人能力和社交能力产生怀疑,甚至担忧到未来更多的人生发展中。这种以点扩大到线,甚至扩大到面的做法,是作为父母经常会做的事情,其实一般人作为父母的见识和能力未必是他们自己想象的那么具有前瞻性和规划性,所以越指导甚至越糟糕。能力渐强的子女领悟到这一点后,会将父母逐渐排除在自己的生活之外。
换到夫妻间的相处是一样的,如果丈夫在外面遇到麻烦,他会选择将麻烦和烦恼全数告诉自己的妻子吗?多半是不会的。大部分觉得告诉对方是无济于事的,是很难得到理解的,不要说同情或者安慰了,得到指导那更是无从说起,甚至可能引起上述的那些困惑,变成哪天翻旧账的罪证,从而造成更多的麻烦。
除此以外,无论子女和父母之间,夫妻之间,或者其他亲人之间,不能完全坦诚的原因无论是有血缘关系,还是法定关系,作为社会的个体,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是有自己的自尊的,就是从马洛斯五需求理论上来说,每个人都有获得社会尊重的需求,每个人都担心自己坦诚之后,有一天会被对方翻旧账,被推断被定义,从而被践踏尊严和信任,这让人觉得自己被辜负,被出卖,会产生痛苦。
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关系之中,人和人还是会保持一定的界限,从理性的安全角度,感性的舒适角度上是如此。夫妻间也不是什么内容都会完全共享的,子女和父母更是如此,其他亲戚朋友更是如此。就是因为人和人之间不是完全透明的,也增加了一些彼此探索的需求,其实也是保护了每个人内心最为脆弱柔软的一部分。因为无论亲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关心爱护你,都不如你自己真切而明确地知道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是最让人觉得舒服和安全的。
那么夫妻和亲人间到底还能有哪些共同话题呢,如果没有相同的兴趣爱好,那么只能围绕老人孩子熟人等有限话题展开了。而这种话题的处理,特别涉及到三观是否一致,那些造成的麻烦和痛苦可以说绝大部分都和三观不一致很有关。三观并无所谓绝对的正确或者错误,更重要的是在于是否匹配。比如排位第一的理想型价值观遇到排位第一的经济型价值观的人会产生矛盾,所以人和人之间的接近和远离,其实就是在了解三观后的选择。而夫妻和亲人,未必就是三观一致而同属一个家庭,所以矛盾其实是很难避免的。
就像本剧中的男主,他是把自己原生家庭中的父母和兄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的,把自己的小家和妻子孩子的需求是放在第二位甚至更后的,这种排序当然和妻子的完全不同,所以他们在婚姻中矛盾重重,无法沟通,也不能理解,只能彼此冷冻,最后貌合神离,走向分崩离析的边缘。
在本剧中,男主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男人,在单位和家庭里都像一头勤奋拉磨的老驴,在社会层面上他也算是一个有地位的人,他也没有不良嗜好,对女同事也都礼貌克制,但是他是一个完美的好丈夫吗?当然并不是。所以婚姻触礁是妻子一个人的问题吗?以前什么都不对妻子说,他后来也意识到这样是不对的,当他想挽救婚姻关系的时候,他开始对妻子说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也寻求妻子的知情和帮助,他也觉得忽视自己的妻子的需求而过分在乎自己的兄弟们的感受也是有问题的,大家互相修正自己的一些问题后,这样两个人的关系也开始破冰消融。
回头说到21岁的女主角,无父无母,亲情上没有半点依靠,经济上更是处于社会底层,多次被伤害后,她用冰冷态度和自我封闭保护自己,这样可能会让她自己安全一点,但是并不舒适,也并不温暖。她在长日24小时的监听中知晓男主角的个人生活的细节,慢慢地被他们大家庭和社区的温度也感染了。虽然在我看来,韩国人那种没有界限感的亲密让人会觉得有点过了,那些配角们每集都在那里大喊大叫,不是喝酒就是闹事(很多韩国电视剧中都是如此,不知道是戏剧表现还是韩国人真的是火气超大),但是对于旁观或者路过的小女生来说,这正是她想要而没有的温暖,毕竟她一直是孤困伶仃的一个人。毕竟这么一点温暖,虽然炙烤时间并不长,她还是感觉到了温度,她慢慢打开了自己,在社会关系中,从0开始慢慢走向1.
重新说到男主角为啥很有压力,因为不敢失业,害怕失败,他的废材兄弟们一直说:我们家庭就靠你了,只要你一直呆在大公司,这样当我们老母亲去世的时候,葬礼上才会有很多人来,不至于很冷清,被人看笑话。
同在东亚文化圈层内的我们应该对这个很熟悉,这还是基于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的认定。普遍社会价值观是这么认为的: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仅仅被家人认可就足够的,他还需要得到社会上其他人的认可,甚至被社会认可或者需要的范围越大,似乎就认为这个人的价值越大。当然其实历史上的著名或者伟大人物验证了这一点 ,他对世界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与他的社会价值成正比。而一个人的社会关系能在什么时候得到终极验证呢,所谓的盖棺定论,就是当他去世以后,他已经对于其他人并无利益上的价值后,还有人会认可他会参加他的葬礼,会怀念他,这就是他作为人的价值,这依然会在最后时刻因为他的价值而让家人感觉到了一些欣慰,最著名的比如我们都记得的是对周恩来总理的十里长安街相送。如果一个人自己并没有这种价值,但是他的子女还有,于是依然可以表现他的子女为他间接争取到了最后的个人价值。
但是这种所谓成功的价值观是很让人觉得累的,不仅仅为了自己所谓有价值,还需要为了自己的父母所谓有脸面而努力。这就是作为在公司和家庭里都觉得自己毫无价值的男主,说自己“像一个被判了无期的囚徒一样,每天咬牙坚持”,但是有一天,被女主启发,他以前觉得以为天大的事,你若不当回事,其实也就不算一回事了。有些东西其实是自己在乎而已,别人并没有那么在乎,或者在乎不在乎其实无所谓,很快会过去。
所以如今的现代人不那么认同过去的那一辈的所谓的社会成功价值理论了,我舒服就好,爱谁谁。现在更加自我的年轻人,觉得一个人最重要的首先得为自己而活,把自己活好了,舒服了才重要,其他人?再说吧。就像以前结婚生孩子是为了少让别人说闲话,因为社会上大家都是这么干的,否则简直是让家族觉得无颜。如今年轻人?你管我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所以价值观,其实是变了的。如果还用旧价值体系教育年轻人,多半是会面壁的。
就像那个妻子本来认为丈夫每天回家前都说一句“你要什么呢,我买回来”是极端无聊乏味的,后来却觉得这是最温暖的一句话。客观没有改变的时候,每个人改变自己的观念,就改变了自己的主观感觉,结果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像男主,若认为自己的工作不是毫无价值混日子打发光阴,而是为他人的安全或者需求贡献着微薄的力量,觉得自己每天努力劳动并不是被动地做驴做马,而是主动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是功臣,自己是被需要的,那么原来的无意义其实就是有意义的。我们在生活中还是要追寻一些意义的,毕竟作为人而不是动物,不是仅仅满足了生存和身体安全的需求就足够了,作为高级物种,人还需要获得情感的寄托,或者尊重,获得自己实现等的诸多价值。
人们看似在社会中被他人囚禁了,但是大多时候是自己囚禁了自己,用自己的理解、见识和需求囚禁了自己。所以一个人的见识和格局是何等的重要,对世界理解得越多,就越能找到更多的越狱方法而不是被终极囚禁。
一个中年男人,被24小时监听,竟然干净到无懈可击,甚至让女主角态度反转而靠近他、帮助他,这说明大叔是多么美好的一个人啊。先不说这样的大叔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存在,我们来看看这个大叔,他并不完美,但是他的确是一个好人,一个努力的好人,一个顾家的好人,一个善良的好人,一个尊重他人的好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经常考虑别人利益的好人。
为什么大叔他的人设没有因为被监听而塌房?我们如今尤其在影视明星中看到很多顶流明星塌房,是因为公众发现他们表现出来的社会面和他们实际私下的那一面有巨大的差异,他们实际上并不是他们演的那个优质的人。在普通人的生活也有同样的感觉,粗浅接触后感觉还行,但是深入接触后大为失望,因为人性的黑暗一面暴露了出来,也有极少数是相反的,初初接触表现平平,深入接触发现优秀而丰富。大叔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公众场合表现努力和善意,在私下场合依然如故,甚至更多。就相当于说,这样的一个人,你通过非常规渠道了解他以后,得到的不是失望,而是更加丰满和立体的一个人,那些优质的品性plus ,让人更加地钦佩甚至爱慕。
生活中的人,多多少少都是在公众面前饰演一个和自己同名的某个人,在以为没有被人关注或者凝视的场合,也就是自己认为的私下场合,放出自己原来囚禁在内心的的那个小小的或者大大的那个恶魔。作为一个生物意义上的人,每个人都有大大小小的缺点或者说劣性的一面的,但是教育或者文明让我们尽可能地规训了一些恶魔,让它们囚禁在那些限定的范围内。但是在冲突下,比如巨大的利益博弈下,社交关系的彻底破坏中,那些恶魔会冲破牢笼,跑出来乱撕乱咬,伤人害己。
所以生活中很多人反而是被亲人伤害到,因为亲人更容易觉得彼此之间是私下场合,不用顾忌更多,而放出内心的那个恶魔出来。无论是身体伤害还是精神伤害,甚至两者一起发生的都有,其实都是破坏了亲人之间的一些界限和规则的,认为自己有权力使然。
本剧中的男主角,他除了在工作中被损害利益以外,在家庭中他同样是有被损害感受的,他的那些废柴兄弟毫无界限的索取物质和精神价值,经常是并不考虑他作为一个社会个体所需要的尊严的,这其实从另外一个方面伤害了他,但是他只能默默承受着。
当然整个故事的结局是温暖的,作为文艺作品需要给人正向的力量,还是得是一个HE的结尾。男主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家人朋友们的帮助重拾自己的尊严和地位,男主的废材兄弟们也变了很多,不再破罐破摔而是发光发热为女主角的生活也注入了一些温暖,从而获得自己的个人价值。
这部电视剧虽然是大叔和小女生之间的故事,但是并不会觉得大叔油腻。男主演李善均饰演这个角色非常到位,可以说他本人虽然离去了,但是他的作品或者角色依然会在很多年里面被人们反复品味和怀念,似乎他在人世间获得了更长久的生命。
就像我一个朋友所说,一个人很美好是因为他没意识到自己很美好。这种所谓的美而不自知,就是男主角看起来让人很舒服的原因。男主角作为一个年近50岁的大叔级别的男人,他从头到尾并未因为小女主角表达的好感而得意,也从未真正想从男女关系的角度接纳对方,因为他觉得小女孩的喜欢是一种非理智非对等的情感,他并不会暗自欢喜而是将它消解,这种认清自己身份定位的成熟的理性,绝不是那种以为自己帅气而魅力而自得而浮于面相的油腻,所以从头到尾会让观众觉得很舒服。作为一个成熟的观众,我也并不认为年龄相差三十岁的他们之间应该有爱情只是没有牵手表达云云,他们更多地是因为对方都是善良而委屈的同类人而产生惺惺相惜的感觉,他们更像是伙伴、同路人、战友而产生的那种好感。
有人评价韩剧经典三部曲:年轻人看《请回答1988》(豆瓣评分9.7),中年人看《我的大叔》(豆瓣评分9.4),老年人看《我亲爱的朋友们》(豆瓣评分9.5),那些优秀的戏剧让人感动,在戏剧中回忆青春,珍惜当下,面对未来,经历过热烈的青春不必后悔,经历着平淡的中年不必失望,经历着衰败的老年不必抱怨。
无聊、寂寞、孤独是三种不同的心境,不可混为一谈。
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
无聊是一颗空虚的心灵寻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剧性的。
寂寞是寻求普通的人间温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
天才孤独,庸人无聊,人人都有寂寞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