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夏雨》里的主人公欧里斯托在还不识字时爱上了书,看着书里面的字他想象着它们所代表的的含义:从第一个字开始想象,然后紧接着想象下一个与之前相配的字,如此他看完了一本书,小说里说他真的看懂了,我信了,没有必要去破坏一个想象的世界。

在看这本书时下载到了日本导演园子温实验时期的电影《我是桂子,但》,没有找到字幕,受欧里斯托的启发就想反正这是实验性的作品,可能有点先锋的做派,影像本身的意义也许大于对白的意义,所以也就裸看了。

电影片名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导演小津安二郎的《我出生了,但》、《我毕业了,但》,名字听来就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与后两部电影不同的是,《我是桂子,但》片名之中没有提到事件,人们可能什么也猜不到,而小津的包含了事件——出生、毕业——于片名之中,观众在看之前就可以想象出一些故事来。电影也如片名一般,有“我——桂子”,但没有你期待看到的精彩故事,单调、无聊、空虚的生活重复在碎片化的影像里。

我没有消极到认为园子温是完全正确的,但他至少部分的还原了一部分人的在某时某刻的心态。桂子的生活是没有故事的,只是由一个个毫无意义的事件填充随着时钟滴答滴答声消逝的时间。她生活的空间是五颜六色的,但所有东西都是单色调的。

阳光会照进桂子生活的房间里,桂子会长时间的站立或静坐在阳关照进的窗前,她也会做很多事情来消磨时间,例如自己扮新闻主播播报新闻、打扫房间。你无法为这些事情赋予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生活的意义”。桂子会说话,说了什么不清楚,于我而言也不重要了,因为她做的事已经预言了即使她说的话富有哲理且能给解读者作出更富生活积极意义的联想,那也是没有意义的,她的行为也只是证明了她只是在寻找一种活下去的填充时间的方式而已。

镜头从一开始就给了桂子长时间的脸部特写,影片中间也有好几次长时间的时钟的特写,还有提示时间的字幕,时间与人的存在基本就可以概括掉这部一个小时的电影的全部了。人必须要做点什么去弥补时间与人并行的缝隙,不是因为它有意义,而是成为人之后必须要这么做。只有人可以理解空虚的心,也只有人懂得在打破这种空虚的时候给生活建构意义。

所以意义是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也很私有,它不是无时无刻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找到了一种消磨时间或者生存的方法,偶尔我们幸运的找到了可以被人称之为有意义的生存理念并践行之,那是种幸福。不过,记住,只是偶尔。空虚寂寞冷才是人的常态。

人要工作、交谈、应酬、发呆、沉思、读书、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要做很多很多事情,最主要不是因为它们能为我们开启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当然会有这方面的主观期望,那也是我们通常谈论的行为意义的所在),而是我们在长期的生活中慢慢给自己建构了这样的存在方式。我们适应甚至是喜欢上了这样的存在方式。只是偶尔的沉思反省会让自己陷入空虚寂寞、虚无厌世的泥沼,就如加缪所言“发现生活的荒谬”,人的伟大也就是在与这荒谬的一生斗争的过程之中显现。

我看到一位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的说明,他(她)说这部电影讲的是桂子告诉观众自己的生日快到了,整部片的事件都发生在她倒数生日来临的时间中,“1、2、3、4、5、6、7、8、9、10…………我马上就22岁了,我已经活了21年了,……恭喜,我终于22了,本片还有10s结束,10、9、8”。影片临近结尾时桂子穿着红衣在雪地一蹦一跳的场景被拍的很长很长,如果整部影片我没听懂的语言真的只是说了这些,桂子就真的太萌了,在我眼里,她的生活一点不空虚寂寞了,所有都变得很美,因为她是桂子的。

最后还得说下,告诉别人我看了这样一部无聊至极的电影,我是有多空虚寂寞冷啊。生命的时间就这样被无意义的消耗了。

索性再消耗一点吧,费点指力敲键盘:“桂子,生日快乐!”

我是桂子,但桂子ですけど(1997)

又名:Keiko desu kedo

上映日期:1997片长:61分钟

主演:鈴木桂子 内田栄一 

导演:园子温 / 编剧:园子温 Shion So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