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於Vivian Lee, Hong Kong Cinema Since 1997: The Post-Nostalgic Imagination。中譯本將於2018年3月出版。

文/李佩然
譯/林俊宇

《細路祥》是繼《香港製造》(1997)和《去年煙花特別多》(1998)之後,陳果「香港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三部作品自1997連續三年推出,各自捕捉了香港社會邊陲的複雜質感;被剝削的基層世界並非一成不變。《香港製造》講述三位基層少年如何被社會的忽視和偏見推向悲劇結局,《去年煙花特別多》則追溯前港英華籍士兵的足跡,講述他們從殖民編制退伍後捉襟見肘的故事。有別於《香港製造》及《去年煙花特別多》的頹敗與犬儒,《細路祥》呈現了一個更富社區關懷和在地的基層鄰里影像。主角細路祥是砵蘭街茶餐廳老闆的兒子。砵蘭街位處旺角,該處商貿繁盛,新舊商場、電影院、小販、小商戶、食店、夜總會和妓院林立,殘破的本地建築、老舊商戶與店舖老闆及員工的住處相混和,構成一部分平凡香港人每天經歷的「街道社區」或「街道群體」。電影的街道社區,呈現了幾代住民共同締造的權力層分和市井行動法則。長住砵蘭街的祥仔,在兼職外賣的同時,結識為數不少的朋友,亦掙取零碎的外賣錢。

《細路祥》的市井世界從內部角度表現本土空間。從電影第一幕,《細路祥》就以密集的砵蘭街街市影像衝擊觀眾視覺,以祥仔的旁白將觀眾導進一個謀求生計、熙來攘往的世界:「錢在所有人心中是一個夢(錢喺所有人心目中係一個夢)」。祥仔在開首一幕已經充分展示其香港精神,相對於其他成年及父權角色而言(其父親、街道上的長輩和市井流氓),祥仔處身邊緣位置;但其邊緣性(marginality)同時讓他扮演跨界(border-crossing)的角色:祥仔的好友(及粉絲)包括妓女、小販、少數族群工人和非法入境者。電影呈現祥仔及其好友的日常交流,被其「童趣」角度引導進城市內緣的面貌。這風貌既不是東方曼哈頓,亦不是政府贊助的「文化遊歷」。


電影偶爾將舊街區域與為人熟悉的都會香港並置,重現城市空間裡隱晦的社會文化區隔。如黃宗儀指出,全球化都會空間的超現代性(ultra-modernity),往往隔絕了市井市民,包括工資微薄的合法或非法移民工人;他們與跨國集團裡的專業管理階層有着難以逾越的距離,而全球化的「龐然」(monumental)空間正是為後者而設的。[1] 在街道社區的層面,這些區隔亦被繁衍着:移民工人和非法移民往往不被容納於本地人的世界。隨着《細路祥》的敘述,我們看到一個更為龐雜和異質的世界。作為一個(非官方的)地理和社區單位,街道具有能與傳統村落群體媲美的權力結構和社會層分,但這並非靜止的結構:改變可見於不同族群和移民群體的來去(菲律賓人、東南亞人和中國大陸人);而世代交替的步伐則威脅着社區微妙的權力平衡,以及住民之間慣性的社區關係。

導演陳果貫徹自己對於城市地域的關懷,在《細路祥》一片呈現了城市熟悉而被忽略的一面。電影裡市井世界的本土味道,並非因為其中國成份,而是源自社會階層和民族群體的脈動和流變。細路祥作為茶餐廳的少東主,享受着作為街道社區為人熟悉的一份子的權利。根據社區微妙的權力分佈,具有領導權的是海叔,海叔既是一位老邁的餐廳老闆,電影亦交代他對祥仔嬤嬤的關懷與愛慕之情。海叔與祥仔嬤嬤的關係,間接令祥仔及父親在面對海叔長子及其黨羽的勒索和威脅的時候,得到更多保護。祥仔對菲律賓傭人Armi的依賴,亦是電影對香港普遍核心家庭的側寫:父母往往需要全職工作,把照顧孩子的工作交託予菲律賓或印尼傭人。《細路祥》亦不畏諷刺和顛覆母子關係,電影安排祥仔走遍街道,尋覓Armi的蹤跡,最後祥仔在中環一個大型菲律賓天主教集會中與Armi相遇,見證這幀周日香港的獨特風貌 [繼續閱讀......]

细路祥細路祥(1999)

又名:Little Cheung

上映日期:1999-12-30(中国香港)片长:101分钟

主演:姚月明 麦惠芬 麦雪雯 张醒超 徐天佑 谷祖琳 李灿森 严栩慈 

导演:陈果 / 编剧:陈果

细路祥的影评

柳丁
柳丁 •
qiuyan
qiuyan • 祥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