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叫乡村里的中国,可乡村里怎么会有中国呢?
看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这个中国并不是政治意义上的中国,而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中国。导演焦波用中国来指代农业文明及与之相配共生的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中,农业是这片土地上生存的基础,依托这土地与农业,“中国”在其中诞生。农村之上的政治架构换了又换,可农村及其承载的文化却默默继承。虽然随着时代发展,外界的变化也逐渐渗入到农村,但是片中依然可以看到保留的内涵。
变得是物质资料、流行文化,不变的是生产方式、主流思想。影片最后流行的舞蹈和居民烫卷的金发背后是外来文化的影响,居民的礼尚往来、红白喜事等文化传统也默默存在。
看完片子,觉得镜头中的乡村已经不那么像费孝通先生所做的《乡土中国》了,那是个更“纯粹”的传统乡村,而镜头中的乡村则与更多现代元素进行了重构。当老爷爷说到自己对外界的向往和无奈时说到自己对土地送没有感情时,这时候的乡村自己发生了变化。
最后,作为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人,在影片中真的体会到了滕尼斯所说的精神共同体,这在最后村里的新年联欢晚会中体会非常深刻。人离不开社会,乡村也许终会改变,但是我们能从乡村中得到构建精神共同体的经验,以对抗当前社会面临的原子化困境。
乡村里的中国,也许乡村会变,但希望“中国”常在。

乡村里的中国(2013)

又名:Village Diary

片长:98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焦波 / 

乡村里的中国的影评

BeYo.
BeYo. • 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