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乡村里的中国》的人文情怀

“你必须离开农村,因为这里的土地不养人!”这是《乡村里的中国》说得一段话,一部由《俺爹俺娘》的导演焦波重新再现农村景象的纪录片,那些未能跟上时代节奏的落后的山区农村,当地村民的真实生活状态。

一开始映入眼帘的是这部纪录片黑底白字的获奖信息,沉甸甸的价值含量,除此之外,上面有叙述着,拍摄《乡村里的中国》这部纪录片,焦波和他的摄制组在村落里呆了整整373天。在此期间摄制组和当地村民一起吃住,不知拍摄了多少素材,最后汇聚剪辑出大约两个小时的精华。镜头语言朴实无华,未曾刻意渲染苦难气氛,目睹了真实的中国,家庭的斗争,村里的斗争,难以平息的人心以及透过个体去观测农民这个群体的处境。

很奇怪,导演为何在淄博的小山村取景,中国幅员辽阔,乡村数不胜数,而“乡村里的中国”是个非常大的概念,如何能够聚焦整个农村景象。导演做了如下阐述,一开始选择拍摄地点,在家乡淄博附近找了一圈,有的村太过于安静,有的村太过于城镇化,更多的村不乡不城。最后选择了这个村子,因为这里人的眼睛都很干净,他们在村里碰上了两个大学生,一个是杜滨才,还有一个叫杜海龙,纪录也由此两个家庭展开。

以种植苹果为生的农民杜深忠和他的妻子,村支书张自恩,与张自恩闹出各种风波的张家兄弟,村里的大学生杜滨才和摄制组租住房子的女房东,一个农历年的时间内,他们的故事在村里鲜活地生长着,并被忠实地记录到镜头内,形成了几条相互交织的完整的故事线,暂时终结于村里欢乐的春节联欢会上。

故事集中在一群人的身上走来走去,相比一两个人为中心的纪录片来说逻辑就成了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农民杜深忠,文化人,他看报纸,习字,有文学梦想,爱好音乐,他妻子大字不识却时常妙语连珠,关心家庭生计甚于其他。这样一对迥异的夫妇,其矛盾冲突主要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农活儿家务等等,但主要串起的矛盾是老杜想买琵琶。他多年来思念的就是这么一个东西,买到了之后还伙同他人隐瞒妻子琵琶的真实价值,直到妻子发现然后念叨他,众人下台后他依然念念不舍在台上拨弄他的琵琶,对比农活家务,这个故事显然更有那么戏剧的意味。

而村支书张自恩,张家兄弟,女房东的故事则很有乡土气息,更显得世俗化。村支书张自恩,拿着微薄的工资,操天大的心。为了村子的发展,他要和驻村干部配合,要和引资的领导沟通,要考虑苹果的销路;因工作欠下的一大堆人情债,他又不得周旋于其中......他是一个写实的干部,他代表了一个村庄的纠结,也代表了人情世故的纠结,更代表着一个底层干部的纠结。他身上和围绕他发生的乡村里的故事,可能是每一个中国乡村里都会出现的。

磊磊见母亲的故事,是在这两人物之外一条非常温情的线,这三条线平衡起来各有千秋,让整部影片的张力十足。磊磊是个好孩子,上进努力,虽然他多次表达出回家之后就心烦的话语,可他最后在联欢会上给父亲唱的那首歌让很多村民包括我们都潸然泪下。

最后,让人赞叹的是以摄影起家的焦波没有滥用镜头的炫技,无论是角度还是剪切都非常合乎影片的节奏。巧妙利用村里的广播音乐,调动观影情绪,具有人文关怀。


乡村里的中国(2013)

又名:Village Diary

片长:98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焦波 / 

乡村里的中国的影评

BeYo.
BeYo. • 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