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听到这部片名的时候,第一感觉挺有意境的,又得知它是一部教育片,以为会不会是和《放牛班的春天》那样传达一种更加开明教育理念,从而打破人们心中刻板的教育观念。但通过短短的九十分钟,我知道我错了,这部影片本身比任何任教育方式更具有教育意义。

看了一些影评,大概因为题材缘故,看过的人都有自己的感触,又或是因为时代原因,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大抵都或多或少经历过留守儿童的日子,所以更容易引发心中的共鸣,也因此豆瓣评分成了典型的倒三角形,99%的人都打了3-5星,评分高达9.4分。

先从电影拍摄角度来说,因为不是专业的影评人,所以看法可能会略显浅薄。首先全片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它全程采用地方话作为呈现语言,更容易让观众融入故事情节之中,也能更好地塑造出农村人物形象的特点,这在以普通话为主的电影市场中无疑是一个大胆的举动。其次,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影片中画面的拍摄,据说均取自当地真实环境,看多了现代电影电视剧之后,不同于那些高饱和的画面,你会发现该影片整体色调偏灰,尤其是那些山水草木,更能契合乡村的氛围特征。最后,该影片中所有演员,无论男女老少,均由当地老乡演绎,无一职业演员,这在当在电影创作中更属难得,关键整部电影让人看起来没有丝毫违和感,只有真实,以及说不出来的难过。

就个人主观角度来说,我甚至能从中看到自己年幼时的某些元素。比如,剧中的坨坨在很小的年纪就被父母托付给同村的邻居,由于分别时在村口的樟树下父母骗他过不了多久就会回来,以至于这么小的孩子每次想爸妈了都会跑到村头那棵樟树下坐着。而我,自打最开始记事起就被父母托付给爷爷奶奶,成为无数留守儿童中的一名。除此之外,坨坨被冤枉的情节,秀秀和妈妈分别的情节,不同的人因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可能会回忆起不同的痛点。



但对我自己来说,我不太愿意分析情节本身带给我的共鸣,因为每个人成长经历中总会有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痛点。我认为,一部真正优秀的电影应该是能让观众自发产生思考,影片所传达的思想也不应该仅仅是依靠对话,旁白,字幕这种简单粗暴的说理方式直接强塞给观众,而是通过剧情,冲突,人物动作,情绪这种无声但却又无处不在的细节生动地呈现出来。在我看来,《遥望南方的童年》这部剧几乎具备了一部优秀电影的所有特质,影片所呈现的主题很直白,大多数人几乎也都提到了,即留守儿童问题,的确,任何人一想到秀秀和坨坨的未来想必都会心头一酸,他们是否会重蹈上一辈人的覆辙,大人们犯的错误无论如何也不应该由孩子来承担,而他们最终又能否依靠自己走出大山(再一想文才刚出生的孩子就交给了易老师,哎..)。



但我更想说的是影片所反应的另外一个现实问题,即乡村教育问题。看过电影的人大多数会对影片开始易老师贴榜宣传的情节有所感触,特别是遇到个别村民对此冷嘲热讽,质疑易老师开幼儿园是为了赚村民们的钱,这与后面易老师对于乡村幼儿园教育的畅想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或者与其说是反差,倒不如说是观念上的冲突,其实到现在为什么所谓的“读书无用论”等反智现象依然在某些地方具有一席之地,阻碍乡村孩子发展的又是否只有硬件教育资源,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同样,影片对于易老师的刻画,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教育工作者形象。即使幼儿园亏本经营,他和妻子也选择坚持下去;即使最后幼儿园面临倒闭,他也没有选择催收那些账款;即便家里已经有了孩子,他还是选择接纳了坨坨,秀秀,甚至是文才刚出生的婴儿。面对曾经的学生,也只是说了一句无数家里人面对外出打工者都会说的一句话:早点回来。



影片最后用一句话交代了这个幼儿园最终的结果,在当地教育部门的协调下,启明星幼儿园重新开始招生,并且招生人数也有所增加。所幸,是一个圆满的结局。这部影片上映于2008年,真实的反映了当时条件下我国农村的现状,影片中“深圳”是外出打工者口中一个高频出现的名词,他记录了我国快速发展的那个阶段,背后正是无数打工者的背井离乡造就的。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父辈带我走出大山,而我也要努力走向更大的城市。对于一个国家亦然,从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到代领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希望祖国的下一个十年会更好。

遥望南方的童年(2007)

又名:The Rising Star Kindergarten

上映日期:2007片长:91分钟

主演:易志兵 何伟欣 谢媛 

导演:易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