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1:C][/img]


看完《夜孔雀》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样一部电影,并不适合手里捧着爆米花观看,而是适合在下雨天,一个人泡一杯清茶,在雨点敲打窗台的嘀嗒声中慢慢的品味。品味电影,品味情怀,品味生命的意义。

电影采取成都和巴黎双线交织的表现手法,通过细节的遥相呼应,展示了一个女人情感上的成长,而整部电影也通过无数个细节紧扣对生命的尊重这一主题。无论是为即将送入烘茧社中的蚕茧吹尺八的马荣,还是在拉雪兹公墓为入土的蚕宝宝吟唱葬歌的马建民,无论是站在床前为病重孩童演奏的艾尔莎还是那句:”我的孩子我的爱”....他们浅唱低吟的都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这是个偏沉重的话题,特别是最近我整个人处于负能量满满,看完电影,倒是感触颇多。

如果让我一句话评价这部作品,我会说:这是一部不掺杂任何杂质的电影,也是一出不掺杂任何做作的表演,整部电影画面很有意境,一切情怀都很真实自然。开篇跟随艾尔莎的视角看那个薄雾中吹尺八的男子,他的周围是即将送入烘茧社中的蚕茧,而他跪坐其中,虔诚地吹一曲葬礼进行曲。那一幕给我很深的印象,因为薄雾,因为老旧古朴的建筑,其实成都一直是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一个地方,戴思杰导演镜头下的成都,安静中自有一分柔和一分古朴一分诱惑人的神秘感。至于巴黎,记忆中能想到的词语是“浪漫”是“时尚”,但却偏偏在这部电影里面和看似不搭的成都完美融合,导演挖掘出了巴黎骨子里的那份静谧,在故事的缓缓叙述中,让两个城市不停交错却没有违和感,大抵这源于导演对这两个城市的熟悉和热爱。

《昆虫记》里面对孔雀蛾的描述是:孔雀蛾一生中惟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寻找配偶。为了这一目标,它们与生俱来一种很十分特殊的天赋:不管路程多么遥远,飞去的途中有多少艰难险阻,它们总能克服一切找到它们所要找的对象。同样的,我们的一生也总是避不开对爱情的追寻,如果说《夜孔雀》里面艾尔莎对马荣是直观地“爱是突然降临”,她对马荣的爱就像北方冬天的树干,清晰,勇敢,坚强。那么结局和马建民就是一种缓缓述说的温柔岁月的相伴,像冬日的阳光温暖而又明媚。我固执地相信那时的艾尔莎是没有忘记马荣的,就像我这篇文章的标题一样“相思不露,只因爱已入骨。”我相信和马荣这段感情于艾尔莎而言是刻骨铭心的朱砂痣,但我也相信她和马建民会有很好的未来,因为她看见他时那柔和的笑。马荣是指引艾尔莎明白生命意义的那个人,而马建民则是带领她完成自我救赎。

影片中刘亦菲的表演很是惊喜,如果说《露水红颜》不足在是数不尽的泪水涟涟,《第三种爱情》欠缺在愤怒戏的合理掌控,那么《夜孔雀》里面的刘亦菲,开始注意怎样将肢体语言自然融合进愤怒戏的表演,也开始让哭戏通过合理过渡表现得更加触动观者。说到表演,我以前评价茜茜的演技提到过两点:1.她的台词,茜茜声音苏,温柔,当角色适合或那种情感适合时,台词会觉得表现尚可,但一旦到愤怒戏,就会出现气息不稳容易感觉是飘的;2.茜茜的表演更倾向于处理细节,细微地方会觉得处理得不错,例如《鸿门宴》大结局处擦眼泪用挽头发做掩饰;《第三种爱情》里面说“我是个离过婚的女人”…时那个瘪嘴动作…但在整部电影里,极少会有路人看得像粉丝这么仔细,路人更倾向于大环境评论,所以如何把握人物整个情感矛盾冲突,不仅需要好的角色,也需要她好好琢磨,把角色内心戏用外在方式表演出来。庆幸的是在《夜孔雀》里面,我看到她的进步,譬如前面提到的肢体语言,而台词,大概是找到了适合的角色或者是片子类型,茜茜的声音配合片子的风格,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协调。当然,或多或少还有些小瑕疵,不过作为影迷,我严苛却不苛责,期待看她更大的进步。

我是一边听着电影主题曲《为爱成泥》,一边敲着这篇絮絮叨叨的文章,泛黄的灯光照在旁边的杯子,透过薄薄的玻璃,蒸腾起氤氲的清香,杯中的茶叶云卷云舒,那种温柔与静谧沁人心脾,传递出无与伦比的柔情和坚韧....如同这出《夜孔雀》。


夜孔雀(2015)

又名:夜孔雀·如果没有遇见你 / Night Peacock / Le Paon de Nuit

上映日期:2016-05-20(中国大陆) / 2015-08-31(釜山电影节)片长:84分钟

主演:刘亦菲 刘烨 余少群 黎明 

导演:戴思杰 / 编剧:戴思杰 Sijie Dai

夜孔雀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