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太宗的认知也就是基于历史课本和本剧,历史课上的知识早还回去了,看了本剧,对太宗秒变迷妹,所以本篇就是迷妹对男神的赞歌~
先简短做概述:杀伐决断、大气有天威、中正又励精图治、有情有义、诛心有道。
杀伐决断,却又不滥杀无辜,大气有天威:
玄武门之变,该出手时,绝不手软,且斩草除根,虽然后人都对其行为有诟病,但生在帝王家,别人已经有屡屡害你之行动,若心软,必定为鱼肉。入主东宫之后,对前东宫旧臣一概宽恕,甚至包括对其下毒药的以及劝前太子杀之的旧臣魏征。作为帝王,更关注的是如何治理好国家,而不是自己的面子,能够容忍臣子的批评和反对意见。
(在此附带点评下魏征,个人认为魏征是天下读书人的榜样,他忠于社稷,而不是忠于某个人,在李世民继位之后,他能继续尽心尽力效力朝廷。相比之下,康有为一直拥戴光绪和想复辟清朝,我觉得他内心里就是一个追求功名利禄的主儿,再加上前面被忽略的时间太长了,特别感激光绪的知遇之恩,所以说有时候皇权有诛心之天然优势,对康有为认知是基于电视剧《走向共和》)。
中正又励精图治:
在看剧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为啥太宗身边都围绕着贤良之臣,大家齐心协力为了治理好国家,我从剧中没有感受到其股肱之臣之间的政治斗争,反而不时的感受到大家都是团队的一份子而互助。举例,就算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不喜欢魏征,那也是知道魏征为了大唐好,太宗要惩治或者罢免魏征的时候,俩人也都极力阻止。房玄龄被免职在家的时候,长孙无忌让谏议大夫褚遂良上书太宗,建议房玄龄官复原职,作为两大权臣,长孙无忌没有想要把房玄龄斗下去自己独大。
那为啥太宗时期是这个政治环境呢,我自己分析跟太宗本人有关,我觉得用“中正”这个词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有道是“君子坦荡荡”“其身正,不令而行”,身边自然也围绕着一群这样的臣子,可谓应了“贞观”二字。
在这种政治环境下,君臣一心,励精图治,贞观成了我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巅峰时期,万国来朝,盛况空前。(这时候又忍不住感叹烂到根里的清朝晚期,连日本这种蕞尔小国都欺负到家门口了)。
说到用人和政治环境,我做个对比,嗯,康熙爷就躺个枪吧,也是基于明叔主演的《康熙王朝》。康熙中后期最重用的是索额图和明珠,分别是太子党和大阿哥党,两大朋党斗的乌烟瘴气。康熙用人倾向于唯亲,最重用的还是满族人。虽然也用了不少汉臣,善终的就陈廷敬和张廷玉了,像周培公、姚启圣等虽然功勋卓著但都不得善终。尤其是周培公,忠心耿耿,雄才伟略,不战而屈人之兵,功勋卓著,却被康熙扔到东北老家处在监视之中,虽环境极其恶劣,但仍然心系康熙与大清,留下了大清第一份完整的地图(每次看到周培公死前那一段,都忍不住潸然泪下)。康熙在剧中说过怎么用人:明珠是油,伍次友是水,帝王之道,君子和小人各有其用~个人觉得康熙用油用的有点太多了~油太多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啥的都来了~
有情有义: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种事情在历代帝王身上多了去了。可是太宗,对自己的有功之臣都是情深义重,就算是有谋反的,也只是不得已斩了本人,而不牵连妻儿。剧中到太宗晚期,一起打江山治江山的几位重臣先于太宗去世,太宗每每都伤心的泪流满面,满满的不舍,试问有多少帝王敢于在众人面前这样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有多少帝王敢于知天命承认自己老了。因为有情有义,才有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这是怎样的帝王情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的情节真真是让人泪崩!
在选太子这件事儿上,太宗更多的是一个有爱的父亲的角色,而不是一个帝王。他经历了自己父亲优柔寡断而导致的血案,可身在其中时又当局者迷,最后终于体会到父亲当年的心境。
诛心有道,但却没有刻意为之,除了权力本身,都是性格和行为本身自带的。
这又何尝不是领导力的最高境界呢?
这部剧,演员也选的极好。演太宗的马跃,西安人,演的形神兼备。

贞观之治(2006)

主演:马跃 苗圃 马精武 马少骅 陆剑民 金士杰 

导演:张建亚 / 编剧:阿城 A Cheng/孟宪实 Xianshi Meng

贞观之治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