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三个人,一趟匆匆的旅行,一天时间,把人物的性格、气质、心理、生活习惯,以及她们之间长期以来心理上的影响、他们之间的矛盾,彼此之间的看法,表面的、内心的,展现得淋漓尽至。

  灵魂,此部片子的灵魂在于最后的独白,伯格曼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通过Ester的台词“我们想让别人端正态度,但那发觉那根本没用,那股力量太强大了,我是说那股黑暗力量,令人恐惧的力量,在鬼怪和精灵中间,你必须万事小心”,Ester表情的转变,似乎看到了黑暗,伸手去抓真理,却落了空,感觉那么地无力,为何明明那么深切地爱护着自己最亲的人,却变成了仇恨,到底什么是爱?为何上帝总是沉默,接着马上否定了自己的信仰“我只是在絮叨,不需要再去讨论孤独了,那只是浪费时间”。

  肉体,当属世之人以物质肉体为主,情就变得淡了,亲情再怎么亲也亲不过自己心中的思想,Anna对姐姐的尊敬崇拜,却是时刻压抑着心中的自由的原因,心中的思想时刻反驳着Ester的思想,从而变成害怕、憎恨,因为那侵犯到她心中的信仰,当Anna在与姐姐争吵后,感觉到亲情的决裂,以及自己身上的恶,无法承受,而失声痛哭时,背后的恶魔摛住了她,就像第一部“犹在镜中”中的卡琳被世俗注射镇定剂一样,立刻软化下来,立刻受屈服,人,有时候就像动物一样,那么不堪一击,甚至感到邪恶也没有挣扎的余地,这会被现实看作疯子,渐渐地,人就变得麻木了,被世俗所屈服了,成为其中一员,若干年之后,甚至会嘲笑当年自己所坚持的理想为幼稚,这是很可怜,很痛心。Ester表面冷静、镇定地抚摸着安娜的头,内心却是悲痛欲绝地说出:可怜的安娜,可怜的安娜。因为她心中的美好破碎了,她的信仰破碎了。

  人生,Ester按着古稀老者的头,说那些深奥敏感的话,通过那老者迷茫的表情,有些真挚永恒的问题,就算活到双鬓斑白,也未必感觉到。通过孤独的老人的角度,从侧面隐含着:人的一生是多么的空虚孤独,老伴死去,与子女脱离了生活,孤独得像一个小孩,像小孩一样边玩边吃,与小孩分享一颗巧克力为乐,在小房间里吃着别人剩下的食物,只为让自己活得更老些。

  沉默,从小孩的角度,看到了沉默,对坦克的沉默,对战争的沉默,对混乱街市的沉默,对孤寡老人的沉默,对七个小矮人的沉默,对世俗娱乐的沉默,对Anna的罪恶沉默,对Ester的主观沉默。童年的思想是真挚的,这在费里尼的影片也是常含的思想因素,当真挚的人们落入浑浊的世俗,只好沉默以对,所以敏感的人们懂得了“沉默是金”。

  世俗,人生就像这七个小矮人一样,匆匆过客,台上(生活上)拼命杂耍(工作),幕后(内心)一个个麻木的灵魂,被虚空囚禁着,被无聊折磨着,有时还要装出一副很满足的样子。

  信仰,Ester的主观思想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侵犯了妹妹的思想,只是她自己也不知道,一直是如此深爱着妹妹,却变成了侵害,变得如此虚无,最后在绝望中遗弃了心中的信仰,因为那只是她认为的爱,她心中的爱,主观的爱,就是撒旦思想迷惑的自己的信仰,她想端正自己的思想,想摆脱黑暗,最终发现自己还是挣脱不了黑暗的枷锁,邪恶依然存在她心中,他所认为的端正、爱,只是撒旦思想衍生出来的产物,以至对妹妹的“爱”,是导致妹妹叛逆、亲情决裂、自己孤独的主要原因,人最痛苦的莫过于,信仰的没落,一直所坚持的,一直要摆脱自己讨厌的,最终却发现一直被那恶者利用,不仅的一切都是虚无,而且感到了无法承受的罪恶。

  只是,人,再怎么敏感,没有得到那灵的启示,永远看不清真理,落入撒旦思想教唆的自己的信仰。人,无法自己让自己洁净,Ester从精神层面想要端端正正的做人,就像第二部“冬日之光”中的牧师一样,表面是规规矩矩,内心却充满着挣扎,当她感到自身的罪恶,同样无法承受,无地自容。人,没藉着那灵救身圈探出这浑浊的水面,终究斗不过撒旦的思想。

沉默Tystnaden(1963)

又名:The Silence

上映日期:1963-09-23(瑞典)片长:96分钟

主演:英格丽·图林 古内尔·林德布洛姆 约根·林德斯特伦 霍坎·扬贝里 比耶·马尔姆斯滕 Lissi Alandh Karl-Arne Bergman Leif Forstenberg Eduardo Gutiérrez Eskil Kalling Birger Lensander Kristina Olausson Nils Waldt Olof Widgren 

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 编剧:Ingmar Bergman

沉默的影评

CC
CC • 不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