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12

冬眠:不欲人知的自省困境

第二部锡兰。不同于《小亚细亚往事》中影像制霸带来的气质迷离和其深邃的神秘之魅,《冬眠》似乎更侧重于寻求视听与文本之间的平衡之感。《冬眠》通过“已知”起始,从而逐渐引申向可控的道德问题之延展讨论。在文本的通俗性及对白上做了大量的加法,影像层面上也保持着基调如初,但风格化上有着与《往事》不尽相同的点到为止和镜头语言的内敛克制。所以就观感而言,主题与立论要更为清晰可辨的多。但两部影片关乎本土问题的呈现和困顿于道德过失之中的“不自知”都有着极其相似的意指,且都极为敏感、敏锐、可察。《往事》以不可知为抛问的神秘牵引,途径可意会的感知良久亦语焉不详,但留白之处透着对体制、阶级、性别与道德的捆绑论述等等的问题层面之引玉。《冬眠》则以具体事件展开但中途因意外戛然而止。(男孩的突然昏厥)带着未完待续的问题残留,男女主及身边之人步履维艰的进行着道德自困与被迫自省的一步一辩。私认其不以事件为主轴而深入外延“至深”的叙事风格是锡兰的一大特点。激活事件外轴可解读的一切可能性使戏内外人物思考空间变的多维实属不易,在《往事》里则最为隐晦的用影像辅衬叙事的方式呈现了此举的极致之处。

回归电影本身,曾经的戏剧演员艾登以作家的身份撰写着与宗教类相关的文章,虽乐在其中,但从未以观察视角审视问题,反而满于自我的道德优越之论。男孩砸车事件以易辨识的阶级问题引发兄妹之间互持己见的浅谈。在男主与妹妹的宗教辩论中可见二人善恶观的相左之处皆为自认之道德观的无懈可击和高尚,且自我逻辑已强大到不留余地的偏执地步。未能说服对方也许已在二人意料之中,但互相讥讽的言语却不足以让二人产生自省之念。不过重要的是此处的言语之争已使观众明白了处在不同阶级地位的兄妹都有着相同的道德优越感,而俯视态度的不自知则潜存于每人的意识中,不易察觉,亦不易剔除。这也是无法令人带入或为其一站队的主要原因,因为需自省的人中也必有你我。

在与妻子的争执中男主最为直白的点出了其行事不足之处,但态度的傲慢与些许不屑自不能使观众为此“实言”而买单。在男主与妹妹的辩论中导演对男主的暗含嘲讽不同,由于“夫妻”在关系上的更进一步使得此前的暗指在现在看来大有批判之势。但其内里的冷嘲热讽在两次争执中并无本质上的升级与区别。此次争吵相对于兄妹的言论之争更多为非理性的言语冲突,大段对白和演员表演产生的激化效果所起到的情绪渲染已与之前的理性对峙所无法带入的境地不可同日而语。但明知此处的探讨非深,却极易受二者言论之触所为之摇摆。理性层面不想全盘否认男主的实言,感性层面希望妻子自省后离男主而去,从而为我想看到的“意识觉醒”之伪论而站队。但妻子的选择未能如我所愿,反而在发觉需自省的同时带着一丝令人存疑的谅解与认同,自愿的为男主的反派形象扳回了一城。

夫妻二人的自省之路并未随着短暂的分开而告终,男主在与它人的辩论中依旧固守己见,自是以无果告终。而女主则遭遇了善意不被接受的精神溃败。(砸车男孩的父亲不接受女主钱财且将其扔入火堆)只是此时的二人都已深刻地意识到受自我囚禁的意识固态已不再牢不可破,可是推倒重来的改变可能已因人性使然的阻挡而显的无能为力。貌合神离的夫妻二人都不再受他人的困境所纷扰,但后知后觉的自省意识却受制于现状,已再无力挽狂澜之力。锡兰以围绕着男主的三次争吵逐步递进的阐述着人性之中的奇特因素。仔细想来,三次的争吵一直是以态度中立的视角阐述着异样的、源于非自身的道德困境。在道德争议论中自然不乏“各打五十大板”的俗套平衡,但这次的平衡之选我很认,因其不仅局限于揭示拥有一定必然性的道德瑕疵,而是在无形中将不属于自己的“道德困境”转化为需自我发觉且不欲人知的“自省困境”。思辨维度较之直白批判与露骨讽刺要显得更具现实基础和有力得多。

用3小时16分的时长去诠释一个众人皆知的人性因素是否值得是个问题,但在普世价值观之中能窥见一丝不为人知且一反常态的“困境嫁接”,倒也不失值得玩味的乐趣。至少,这不那么非此即彼的论调已算是对固有意识形态的些微挑衅。至于对片中价值观取向的认同与否,想来还是见仁见智为好。

冬眠Kış Uykusu(2014)

又名:冬日苏醒(港/台) / 冬日甦醒 / Winter Sleep / Kis Uykusu

上映日期:2014-05-16(戛纳电影节) / 2014-06-13(土耳其)片长:196分钟

主演:哈鲁克·比尔根纳尔 梅丽莎·索岑 迪米·阿克贝 艾贝尔克·佩克詹 塞尔哈特·穆斯塔法·柯力奇 内扎特·伊什莱尔 塔梅尔·莱文特 纳迪尔·萨里巴恰克 埃米尔汗·多鲁克图坦 埃克雷姆·伊尔汗 拉比耶·厄泽尔 法蒂玛·德尼兹·耶尔德兹 穆罕默德·阿里·努罗谷 

导演:努里·比格·锡兰 / 编剧:埃布鲁·锡兰 Ebru Ceylan/努里·比格·锡兰 Nuri Bilge Ceylan/契诃夫 Anton Chekhov

冬眠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