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31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无标题

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重新戴上了“面巾”,退出了现代化的舞台,和西方世界划清了界限。国内高压的政教合一体制,禁锢封锁着民众的自由意志,而这种隔绝式的发展,也引来了外界的误解与妖魔化。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在1987年拍摄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将一个伊朗农村小男孩最普通的一天搬上银幕,摄影机跟随者阿穆德的运动轨迹和视角,从容的呈现出伊朗淳朴自然的乡村景色,带领着我们与伊朗真实的天空亲吻。
影片讲述了小男孩阿穆德因为害怕自己的好朋友穆罕默德没把作业写在作业本上被开除,而去寻找朋友的家以归还作业本,最终没有找到的一件事。观影过程其实更像是在偷窥一个小男孩的心灵日记,在这一场“旅途”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俗套的催泪感动;也没有矫揉造作的说教。在孩子澄澈的眼睛里,我们钦佩着阿穆德的小英雄主义;思考着暴力与不信任产生的原因;质疑着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
政治和文化的专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被统治阶层的价值取向,导致温情和自由的错位。如果孩子的成长教育目的只是为了更好的镶嵌在社会固定划好的格子里,那么个性化的思考方式则会被认为是“错误”的而被强制抹杀,但这种侵犯最初就隐藏在家庭的亲情中——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行暴力教育,借口“对孩子的爱”忽视孩子的主体性。这种以爱之名剥夺个体自由的教育本身就是畸形的,对于孩子来说更是无力反抗的。
这趟关于寻找的旅途,坎坷与困难并不在于每一次期望的落空,抑制着阿穆德和观众令其难以喘息的是在家族父权绝对支配下,孩子没有归还同桌作业本的权力,而孩子不得不归还的使命又是来自于学校权利的压迫,在这双重对抗中阿穆德选择的短暂出逃,不仅是一次成长过程中独自选择与面对的无畏勇气,更是对“自由”的另一种诠释。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خانه دوست کجاست؟‎(1987)

又名:踏破铁鞋无觅处(港) / Where Is the Friend's Home? / Khane-ye doust kodjast?

上映日期:1987-02-01(曙光旬电影节)片长:83分钟

主演:巴比·艾哈迈德·波 艾哈迈德·艾哈迈德·波 科达·巴和·迪范 Iran Outari Ait Ansari Sadika Taohidi Biman Mouafi Ali Djamali Aziz Babai 

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 编剧: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的影评

Orin
Orin • 和解
烟枪
烟枪 • 执着
Hermoso
Hermoso • 有感
samee
samee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