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不同常规的电影,非常淳朴的电影,从前技术条件的限制,在我看来反而促成了这部电影的纯粹感,布景简单,经常就是两人对坐,一人说话一人倾听,隐隐约约还有胶卷转动的声音,让人可以更加注重电影本身所传达的内容,而非故事。所以这样的电影,应是形式大于内容的,看见很多人都尝试从哲学、心理学理论解读这部电影,却得到相反的结果,我认为它的形式可能难以为哪一种理论所解释透彻,它就是很实验性,带有一点荒诞和出其不意的。由于我看不懂的缘故,我经常要把这样的电影解读为故弄玄虚。
伊丽莎白,一个成功的演员,因为一次演出上的小差错,从此失语,除此之外,她还害怕承担母亲的责任,却由于他人的意见强迫自己生孩子。阿尔玛,一个护士,似乎对即将开始的婚后生活不太满意,但还是安慰自己目前的一切足矣。她被安排去照顾伊丽莎白,面对沉默的伊丽莎白,她碰到了最合适的倾诉对象,而伊丽莎白也乐于倾听,但目的似乎不是单纯的关心,而是把她作为观察对象,后来甚至将其发展为自己的替代品。
不从任何理论出发,单纯从感性认识来看,最直接的便是代入,我代入伊丽莎白后发现,就算不是演员,生活还是在演戏,在家里扮演孩子,在学校扮演学生,在朋友面前扮演沙雕,我无时不刻不在演,当我演不好的时候,我就会处于尴尬的境地,这对于社交恐惧症是很常见的,常常的不知手往哪里放,就像舞台上一个蹩脚的演员。可是,当我撕去一张张面具,脱离一个个语境,我还剩下什么呢,大概就只有沉默了。身为不是演员的我们,可能习惯了自己的生活模式,久而久之忘记了自己在“演”这件事,但片中的伊丽莎白是个演员,她下意识地去演,当她回到生活中忘记了如何不演的时候,或许就失去了自我,于是她有着对于沉默的强烈诉求,并且我猜测她对于阿尔玛浓厚的兴趣,在于阿尔玛的“真实”与“原始”,阿尔玛在伊丽莎白面前几乎毫无保留地叙述自己的过往,性的体验,这种“自我”的感觉,正是她失去并渴望拥有的。于是乎,人生如戏,若你能投入其中,请你代替我演下去。

假面Persona(1966)

又名:性格 / 人物

上映日期:1966-10-18(瑞典)片长:85分钟

主演:毕比·安德松 丽芙·乌曼 玛格丽塔·克罗克 古纳尔·布约恩施特兰德 约根·林德斯特伦 

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 编剧:Ingmar Bergman

假面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