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09

甲午: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上)此次开篇以梁启超于1901年李鸿章去世后50天写就的《李鸿章传》为引,年仅28岁的梁启超对李鸿章和洋务运动有着清醒的认识,其论断堪称精辟,“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不知国家之为何物,不知国家与政府有若何之关系,不知政府与人民有若何之权限,不知大臣当尽之责任,及其败然后知其所以败之由,是愚人也,乃或及其败而犹不知其至败之由,是死人也!”此番慷慨陈词足以警示后人!

在这次记录和评述中,笔者搜集了不仅来自本国立场的史料,还有引发此战日本的解读,以及早期作为看客和后期介入方的西方列强的报刊记载,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完整的看待这场战争,以回馈笔者走南闯北中近十七年的沉淀积累,字里行间难免夹带民族主义悲愤,但是笔下所言自当尽量还原史事,以求尽可能客观而理性的看待这场战争。

甲午战争(1894-1895)源于清日两国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清军在各战场连战连败,最终日军在辽东、山东及台湾登陆,并彻底摧毁了清朝海军主力——北洋舰队。清政府被迫向日求和。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署《马关条约》,战争宣告结束。此次中日甲午战争,彻底改变了两国命运,中日两国几乎同一时间兴起的“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却走向了迥然不同的结局,可悲可叹可气。读史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明晰过往,在既成事实的历史中,无论是大至国家还是小至个人的命运,都可在其中管窥一斑,以史为鉴,足以明智,鞭策自己勤修自身。知耻而后勇,是失败者的痛定思痛、深刻反省,此后的中国也确实从这场战争中汲取了教训,一切归零,从头开始,改变自己,不到三年,面貌大变,踏上一个全新的发展道路。此场战败也使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变化,开始真正意识到中国只是世界上众多民族国家中的一个,而不是“天朝上国”,从“天下”转变为“万国”,中华民族的观念开始形成。在回顾整个中国历史进程中,笔者逐渐意识到这个用词的转变,实则非破碎无以带来新生。

这场铭记国耻的甲午战争将中国近代史截然分成前后两个时期,作为关键转折点,使中国被迫放弃长达30年的洋务新政,中国四千年大国之梦被彻底粉碎,国人于震骇之中惊醒,从此踏上激进变革的不归路。这场战争也使得国际政治格局重新洗牌,日本一跃成为近代强国,为之后疯狂扩张的军国主义,乃至全面侵华铺平了道路。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而甲午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前两个步骤的重要环节,由于其自身实力资源都不具备相应条件,所以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来达到目标的实现。

甲午战争的导火索是为朝鲜,清朝最后一个藩属国,因其天然的地理屏障,东海岸连绵不绝的峭壁,西海岸的远浅滩,仁川港与海路相连,潮水涨退时间较近,难以着陆,是远东最后一个顽固锁国的王朝。朝鲜保守势力国王高宗李熙政,国策始终和其他国家保持距离,反对对传统习俗的改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像楔子一样夹在中、俄、日之间,是列强踏入远东的最后一块神秘封地,有“隐士国”之称。1876年,在中国反对下,图谋扩张的日本还是迫使其开放了三个重要港口,元山、釜山、仁川,时日朝签订的《江华条约》使日本突破了中国和朝鲜长久以来的藩属关系。1884年,朝鲜“甲申政变”,中日两国签订《天津条约》,约定“今后朝鲜过若有重大变乱事件,清日两国如要派兵,需事先相互兴文执照。”此为签订《天津条约》的隐患之处,日本实质获得了和中国同等的处置朝鲜问题的权利。

1886年8月1日,清国海军提督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途径日本长崎港靠岸维修战舰。李鸿章借此机会向日本炫耀清国势力,借以打击日本气焰。时“定远”、“镇远”是远东最大的战舰,其穿日本内海而过,对日本朝野上下给予极大刺激,国内哗然。北洋舰队停留期间,发生清国水兵与当地居民殴斗杀伤事件,使日本民众对大清产生极大厌恶情绪。

1894年2月,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1894年3月避难日本的朝鲜政治家金玉均在上海遇刺,清派军舰引尸回朝,此事件在日本引发强烈的反清浪潮,征韩论、征清论呼声高涨。日本历史上把金玉均事件和朝鲜东学党起义,共同视为引发清日战争的直接原因。

1894年6月,清国决定出兵朝鲜,按照清日两国十年前签订的《天津条约》知照日本,日本为应对朝鲜之乱,以保护本邦侨民的民义向朝鲜派军。此后,朝鲜政府和起义军达成了全州和议,要求中日两国撤兵,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开始和清廷驻朝大臣袁世凯进行撤兵谈判。日本政府一方面电令大鸟拒绝达成共同撤兵协议,另一方面则在6月15日抛出了“中日两国共同协助朝鲜改革内政”的方案。清政府予以拒绝,并强调日本必须撤兵,于是日本向清政府发出了“第一次绝交书”。此后,日本开始不断增兵,比驻朝清军占绝对优势;而清廷决策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则希望中日共同撤兵,既未向朝鲜增援军队,又未按袁世凯、聂士成等人的建议由清军先撤兵,最终给日本人以可乘之机。

由于各国利害关系,美、英、俄只是对日本表示“谴责”而已,并未采取强硬措施,加之日本灵活的外交策略,列强最后都采取了观望态度,调停均告失败。7月14日,日本向清政府发出了“第二次绝交书”,拒不撤兵,并反诬中国“有意滋事”,扬言“将来如果发生意外事件,日本政府不负其责”。至此中日谈判破裂。

其后,日本单独改革朝鲜内政,彼时已在朝鲜占领朝鲜王宫,扶植大院君执政的日本军,强烈要求政府应与清国一战,以取得对朝鲜的绝对控制权。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不宣而战,在黄海丰岛海面偷袭中国海军舰艇和运兵船,击沉高升号运兵船,中日甲午战争首开海战。7月29日,日本陆军和清军在朝鲜成欢开战,次日日军占领牙山,陆战爆发。8月1日,中日两国宣战,正式开战。此场战争,日本几乎是全民热情的支持了这场战争,是以举全国之力发动了对清战争。


甲午(2015)

主演:未知

导演:胡劲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