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冈山神社,牛鼻塚。镇远的锚还在那里。
https://zhuanlan.zhihu.com/p/44646943
甲午海战究竟为何失败? - 目灼灼似贼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583215/answer/22958032
甲午海战究竟为何失败? - sam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583215/answer/35363912
炮弹
根本不存在数量不够的问题。整场海战结束,北洋的炮弹都还剩下300多发。
炮弹里的沙石是史实,但不是黑点。
当时主流的炮弹思想依然是「打穿水线装甲,使之渗水」。
开花弹的作用是「燃烧」,洗甲板,并没有「凿穿船体」的作用。但是燃烧能够破坏舰船内部,开花弹的作用正是在这场海战中第一次展现了出来。
炮弹质量问题属实,北洋在训练的时候,丁汝昌就不停的抱怨有些炮弹规格有问题,放不进炮管,要自己挫...
火药
下濑火药( 苦味酸 )
https://tieba.baidu.com/p/3060236335?red_tag=2266678232
是否有使用是存在争议的。假设有,联合舰队使用这种火药是非常冒险的行为。北洋使用更稳定的破坏力更小的黑火药是相对保守稳妥的行为。
火炮
双方都是买。
联合舰队的速射炮确实更「新」,但远没有更先进。
从头到尾都无法击穿定远,镇远的装甲。
那个年代武器改进速度很快,甲午海战中的速射炮显然是为了改进射速,但还没有达到能够兼顾火力的程度。
大东沟最后联合舰队5对2,联合舰本队松岛为首,围攻定镇,发现根本无效,自身反而被一发入魂,于是撤离。
单从火炮(不看炮弹质量)来说,北洋的重甲x大口径反而更有效。
航速
联合舰队航速更高,在追击和撤离的时候体现出优势。
同上,这是以牺牲装甲为代价。
训练
北洋的命中率高于联合舰队。
所以说「北洋训练不足,军纪太差」是站不住脚的。好几艘日舰服役时间不到半年就参战,倒是更可能训练不足。
不过命中率也并不能说明北洋的训练水平更高,因为北洋是船头(纵向)对着联合舰队的船舷(横向),所以自然命中率会更高一些。
造舰能力
北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C%97%E6%B4%8B%E6%B0%B4%E5%B8%AB
平远,原名“龙威”,是中国清朝福州船政局参考“超勇”与“济远”首次自行设计建造的全钢甲军舰。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9%B3%E9%81%A0%E8%89%A6
三艘广字头的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B%A3%E7%94%B2%E8%89%A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9%BF%E4%B9%99%E5%8F%B7%E9%98%B2%E6%8A%A4%E5%B7%A1%E6%B4%8B%E8%88%B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9%BF%E4%B8%99%E5%8F%B7%E9%98%B2%E6%8A%A4%E5%B7%A1%E6%B4%8B%E8%88%B0
联合舰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504d6ea0102xvck.html
从吨位,自主程度,年份来看。
北洋的「国产」吨位不如联合舰队的「国产」,
北洋国产的下水时间更早;
北洋国产是自行设计建造,联合舰队国产是英法设计,北洋国产自主度更高。
失败原因
北洋没有输在海上,至少,「硬件」没有明显的差距。
叶志超率领的陆军溃逃之后,威海卫被对方占领,在岸炮与联合舰队的夹击中,北洋全军覆灭。
怎么评价叶志超? - 共产主义宣教士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886943/answer/280910620
虽说北洋没有在「舰船」方面失败,但是整个战争中到处都是令人惊奇的「掉链子」:
纪录片中详尽叙述了情报战备的情况,日清差距非常大;
在海战中,还出现逃跑的济远(方伯谦),并且有一本日记称「济远撞沉了受创的扬威」;
还有搁浅的广甲,北洋的舰船无法维修,溃逃的陆军... 等等...
如果一定要总结的话,是败在庙堂帷幄的组织能力。这个「庙堂」,指的是整个精神状态,整个上层建筑,而不单单是一个「清廷」。日本帝国的工业化程度更高,社会大生产联系起了一个民族的每个人,于是形成更广泛的国家概念,于是组织,调度,凝聚力等等软实力,远胜清廷这样一座“家天下”的农业庙堂。
日本在明治以前,一直学习中国,并不存在中国的「唯我独尊式的自尊心」,当出现一个当时比中国更强大的文明,日本能够毫不犹豫的彻底学习。
日本人可以说出「日本没有历史,日本的历史从今天开始」。中国人怎么可能做得到这种态度呢?
中国历经数千年的文明延续,身负「历史包袱」,不可能和日本一样。
这不能片面的理解为一种自我尊大,而是你不可能丢掉自己「几千年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就像一个人无论多么从善如流,虚怀若谷,他也不可能完全放弃自己成长经历的一切积累,直接让自己的肉身装入另外一个灵魂。
接纳新的观念,必然有一个内化的过程。人又不是计算机,能重装系统,况且就连计算机也有软硬件兼容问题。
当今的共和国,把马教奉为国教,共和国也并没有完全按西方的道路进行工业化。假如也可以照搬,要「毛泽东思想」干嘛的?「自有国情」虽在网上是个讽刺梗,但这是一代又一代人氪命探索出的事实。跟日本一样直接进行复制会失败。
所以必然经历接受失败,沉沦,长时间悲痛的思考,拼命的探索,以学习消化,做出适当的调整,谋求「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