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真是精神分析学的迷弟。《爱德华大夫》和《迷魂记》分别对精神分析学和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做了图解。他是最早通俗地把精神分析学与大众艺术结合得如此之好的导演。
作为一部悬疑片,可以说是各种热闹的表现手法轮番上阵,悬疑的音乐,刺耳的音响,快节奏的剪辑,一惊一乍,他不咋像欧洲的导演,反而从初期就表现出美国导演那种喧闹的特征。
对两个镜头印象深刻,一个是贪财的女主之于四万美金的心理活动,四万美金不断切入,把她整理衣柜的场景切得七零八碎,而且节奏越来越快,一个很明显的心理蒙太奇,最终她做出携巨款逃走的决定。
一个是贪财女主姐姐,那个找妹妹的勇敢的金发妞,决定进入那座犹如阴森城堡的小楼找母亲对谈,走到房子的大门,由视点镜头组成的邻接性剪辑节奏越来越快,又是一个明显的心理蒙太奇。
此外,侦探走进大房子,上楼梯,小心翼翼探索房屋构造寻找母亲时,尖利的音响没有任何预兆地突然出现,画面上是一个举着刀的手,这个音响吓我一跳,声音太大了。那个胖子真能咋呼,一点都不克制,又是悬念又是惊吓,牢牢牵着观众的鼻子。
还有,片尾特能故弄玄虚,留给观众一个噩梦地回味,片尾,精神分裂患者完全成为母亲的人格,孤独柔弱地坐在病院里,看起来人畜无害,为此还配了一段内心独白,从此一个超级危险的人物将像小绵羊一样示人。
《精神病患者》的结尾,是一把枪对准观众,有什么实际意义吗?没有,无非就是讲看哪,多恐怖啊。
所以,其实这是个特别俗的胖子,没有欧洲导演一贯的简约冷静,从容舒缓,冷峻克制,其实特能制造炸点,很好莱坞了。
胖子这么名垂影史,和鲜明的个人风格密不可分,拍悬疑片的那么多,只有他在影史上自成一套悬疑美学,他很符合特吕弗倡导的“作者电影”。《惊魂记》里,胖子的个人“签章”可以说无处不在。比如同样探索阴森房子,看侦探和女主姐姐的走位就知道,哪个有危险,哪个有惊无险。在胖子的影像世界里,向上的楼梯代表危险。当侦探拾级而上,你就知道他快完蛋了,而女主姐姐选择了地下室,她解开了秘密。

惊魂记的影评

😶
😶 •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