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卢旺达饭店》

《卢旺达饭店》显然是比《辛德勒名单》更残暴的种族屠杀和更伟大的拯救。去年中国有部商业片叫做《黄石的孩子》,也被用来与《辛德勒名单》类比。相比之下,《卢旺达饭店》会让《黄石的孩子》无地自容,后者显得简单“粗暴”。

当然了,生命就是生命,多寡和惨烈程度,只能加剧罪恶和悲痛。世界大战的悲痛固然是最深刻的,正义与邪恶有着明显的区分——艾森豪威尔下令美军从诺曼底登陆,去消灭人类的公敌希特勒;苏联的斯大林同样是“举正义之师”,将一批又一批的苏联红军和飞机坦克遣往西线,与德军决一死战;中国人的军队在当时固然还显得孱弱,也在战争结束位列胜利者,并且站在了“正义”的一方。

但非洲确是混乱的,黑人是挤在墙角的;即使处在战争中,广大的非洲也只是在混战——在炽热的沙漠中,他们提供战场埋葬尸体,提供不属于任何一个强势集团的雇佣兵;他们历史性地被分割,一块属于葡萄牙,一块属于法兰西,一块属于西班牙,一块属于英吉利;在黑压压的森林里,在杀人者潜伏的草原和沙漠,他们混战,种族残杀,以一群非洲黑人去屠杀另一群非洲黑人!

在繁荣和飞速发展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头顶烈日被幸运地投入难民营,黑色的皮肤上流暗红的血。他们将钻石和奴隶送给西方列强,送给美国大半个NBA,送给法国钻石……在古老而文明的埃及以南,他们送给全世界关于战乱与贫困的新闻,送去种族屠杀与非洲大猩猩的舞蹈,送给电影中金黄色的非洲。

在富裕的南非,在黑暗的卢旺达,在混乱的塞拉利昂……非洲的苦难像一块黑皮肤一样让人回避却又刺眼。

和电影《血钻》所叙述的非洲人用鲜血为西方人洗钻石一样;和小说《漫漫长路》所讲述的塞拉利昂的儿童们在亲眼看见亲人们被叛军屠杀而逐渐习以为常,后来又成为了杀人者的故事一样;和有工厂的商人辛德勒花钱从德国人手中一个一个买犹太人一样——《卢旺达饭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胡图族人哈比亚利马纳的座机在基加利上空被导弹击落,机上人员全部遇难。该事件成为导火索,卢旺达胡图族人发起了“砍掉高的树木”的针对“蟑螂”图西族人的血腥报复。

胡图族人保罗-卢斯赛伯吉纳在一家比利时人开的四星级的涉外酒店米勒-科林斯饭店做经理,藉此便利,这家涉外酒店成了“辛德勒的工厂”。他本是个只想保全妻儿安全的有产阶级,一个能够接近上层社会和西方权势的人。内乱之初,迫于无奈,他将一群“蟑螂”带到了科林斯饭店,在枪口下花一万法郎一个从胡图族军队手中买下了他们,并避难于饭店。但事情远没有结束——

内乱愈发难以控制,胡图族人在电台的煽动下都拿起了长刀和抢,将图西族人成批地屠杀与河岸和村庄,往每一幢图西族人的房子里放一把火……

超过一百万人死于这场残暴的卢旺达种族大屠杀。

但科林斯饭店中的图西族人大部分活了下来,最终在联合国军的护送和“叛军”的掩护下,来到了后方的难民营。据记载,饭店经历保罗-卢斯赛伯吉纳利用他的胡图族人身份和涉外饭店的背景,保护了在饭店中避难的包括他的图西族人妻儿在内的1268名当地居民。

保罗由一个有些关系本可安然保全自己免受战乱的有些关系和资产的胡图族人,逐渐变成了一个救苦救难的、有大义的“民族英雄”。

而遥远、贫困、饥饿、混乱的非洲,又怎能因为这次战火的平息与这1268人的生命保全而摆脱落后、摆脱欺凌,而获得像优越的西方人和强大起来的中国人一样宣扬的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针对电影本身,如果需要,可以点出这样一些主题:

非洲,黑人,战争,内战,种族,种族屠杀,灭绝人性,发达国家,西方人,联合国维和部队,媒体,军阀,贿赂,腐败,有产阶级,拯救,自我救赎,生命,生死,孩子,平民,良知,大刀,枪,正义,邪恶,政治,国家,部族,永恒的生,永恒的死,永恒的利益与斗争……

严青原
2008.11.10.

卢旺达饭店Hotel Rwanda(2004)

又名:卢安达饭店(台)

上映日期:2004-09-11(多伦多电影节) / 2005-03-04(英国)片长:121分钟

主演:唐·钱德尔 苏菲·奥康内多 华金·菲尼克斯 尼克·诺特 哈基姆·凯-卡西姆 托尼·戈罗奇 法纳·莫科纳 大卫·奥哈拉 莫苏西·麦格诺 西莫·莫加瓦扎 卡拉·西摩 罗伯托·西特兰 德斯蒙德·杜布 蕾乐蒂·库马洛 

导演:特瑞·乔治 / 编剧:凯尔·皮尔森 Keir Pearson/特瑞·乔治 Terry George

卢旺达饭店的影评

恰恰
恰恰 • 自救
DAISY
DAISY • 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