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平淡但却不平凡的电影,讲述了格兰·霍兰的一生,在一所中学谋到了一份音乐教师的工作。他这么做完全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家庭生活的重担使得他不得不面对现实。他到学校上课的第一天,音乐基础级差的学生们便给了他一个难堪的下马威。他们在弹奏乐器时不但走调,甚至连大名鼎鼎的古典作曲家巴赫都没有听说过。<图片1>

可以说这部电影只是霍兰先生的一场自传,然而我却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了向死而生的味道,你以为这部电影多么刺激吗?不,这部电影是真正的平淡,或者说平静如水,然而这才是我们的人生,到电影的结局甚至是生离死别所不能给予的震撼,那是一种曲终人散余音未绝的长久怔忪。<图片2>

剧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霍伦的妻子爱丽丝和儿子高赞都曾经责备他,认为他把别人的孩子看得更重。事实上霍伦的确对儿子有耳疾相当失望,转而把几乎全部精力用于学校教学。他自认爱儿子,为儿子提供很多。但他一直没有学会手语,时常出错,也常看不懂儿子的表达,需要妻子翻译。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是他否认儿子的现实状况,也就是还没有放弃幻想。他会经常说话时不面向儿子,忘记儿子需要看他的唇语。在他的幻想当中,他有一个正常的儿子,面前这个儿子则令他不满意。
约翰·列侬之死在霍伦心中大概激起不少复杂的感受:同是音乐人,而且列侬死时41岁,大概与霍伦年龄也相仿。霍伦试图与儿子谈论列侬,但心烦意乱之下则更少有耐心。他认为儿子绝无可能理解自己,而这一切都是那耳疾、令他避之不及又无能为力的耳疾造成。
高赞的委屈和愤怒在一次次冲突中积累,在列侬死时,霍伦和高赞一起走到了一个契机面前。或许是受到母亲养育方式的影响,高赞保持着相当积极的态度,此时便以带有强烈情绪的“倾诉”向父亲表达了自己的认同需要。应当说霍伦此刻终于开始接受自己有一个耳聋的儿子,这个耳聋的孩子是自己的儿子,这个儿子爱自己。霍伦后来开始积极参与对聋人的音乐推广工作,这种态度正是很多残疾儿童家长在接受现实后会产生的反应。他们因为痛苦于自己孩子和家庭的不幸,也关注其他同样处境的家庭和个体,他们通过这种关注常常会形成一个团体而互相支持、获得归属感。
而同样是这样一个在失败边缘游走的父亲,因为一个并不是激烈的冲突点的契机,让他的音乐事业还有教育事业都走上另一个高峰。
而在剧中这种冲突设置并不在少数,可它却隐藏在每一件平淡的生活琐事中。
当看到holland和那个女学生在车站前送别的景象 我在想 不知道这个电影又要花多少的篇幅去抚平这件事引起的波澜,而holland回家后和妻子的对话不超过两句便结束了
“I love you”
“yes i know”
那么简单 却又那么自然

生命因你动听Mr. Holland's Opus(1995)

又名:霍兰先生的乐章 / 春风化雨1996 / 生命因你而动听 / 赫兰德教授的乐曲 / 生命交响曲

上映日期:1995-12-29片长:143分钟

主演:理查德·德莱福斯 格伦妮·海德利 杰·托马斯 奥林匹娅·杜卡基斯 威廉姆·H·梅西 泰伦斯·霍华德 

导演:斯蒂芬·赫瑞克 / 编剧:Patrick Sheane Duncan

生命因你动听的影评

Baron
Baron •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