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
初知本片还是从2012年的一条娱乐新闻上,那时本片主演之一的谢霆锋被曝出来罹患皮肤癌(新闻配图就是本片剧照之一),一下就让我记住了这部电影!但当时也没开始混豆瓣,“想看”也随着时间淡化了……直到不久前,在B站看到了一个关于演员黎明的短视频,才又想起这部电影,于是就在优酷和M1905各看了一遍!果然,这部汇集了诸多大咖的电影并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反而有不错的效果,但是李宇春还是让我感觉有点出戏。
说回电影,电影的时间背景设定在清末,可谓是华夏大地血雨腥风的时期。而故事又定格在了华南的“香岛”地区;那里聚集了英国殖民者、华商、华人警探等等势力,是个能承受各种江湖恩怨的地方。而故事中的人物也是各有风彩;南下的少林寺武僧、黄包车车夫、清廷的杀手……在1910s的大背景下,这些本应该毫无关联的人就在国恨家仇的催化之下,联系在了一起,并一同书写了这么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当然,这个和陈可辛导演的能力是离不开的。自《中国合伙人》成功开发黄晓明之后,我就十分敬佩陈可辛导演!
在我看来,本片也可称为“孙文香岛历险记”,岛上的各行各业仁人志士为了孙文抛头颅洒热血,死的死、残的残;许多弹幕都打出了“就为一个孙大炮,值得吗?”我真的觉得这种弹幕很愚蠢,因为电影的末尾已经给了一个坚定的答案了。在这篇评论中,我也不想讨论关于崇拜中山先生的观点,反正在南京生活的日子,每年的清明节都会去中山陵/灵谷寺祭拜、凭吊。在我心里,他也是一篇旗帜、一种精神、一段历史。当然,这部电影中,孙文的戏份并不多,几乎可以完全忽略,我估计要不是为了满足一部分观众对于张涵予的期待,估计整部电影都不会有孙文的正脸亮相。但不代表这个角色不重要,毕竟整片所有的人物都直接/间接与他有关,甚至为他付出了一切;还有一部分角色也是付出了一切,付出一切去杀他。这或许就是历史人物的魅力吧,有人千方百计要他命,有人义无反顾保他命,因为他有影响历史发展的能量。除了这位集千百关注于一身的孙文,其他的人物也是各有经历,似乎每个角色都可以安排一个单元。这里我就不说太多了,只浅谈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两个人吧,一是黎明扮演的“刘公子”,一是胡军扮演的阎孝国;一正一反,一“柔”一刚。
“刘公子”据说是晚清的武状元,但我在片中好像并未看到相关内容(也许是我阅片不仔细),他爱上了父亲的女人,这让父亲被气死,“爱人”自尽,家道中落,沦落街头,就像行尸走肉。直到再见祖传的铁扇子时,往日的恩怨都化作了“最危险的地方交给我”的承诺。他用铁扇子加肉体阻挡了清兵的兵刃,在死于阎孝国的刀前,他又看见了他的爱人对着自己笑、哭;而那时的刘公子仿佛又拥有了一切,我想虽然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但是心中对“爱一个人有错吗?为一个人值得吗?”一定已经有了答案。另一个是反派杀手阎孝国,他上的是西学课,吃的是清廷粮草,也至死不渝地“报国恩”。在他眼里,洋人和洋物只会给华夏大地带来战争、动乱,救国就是诛杀一切外人。听友邻说,这个人可能是参加过甲午战争的淮军旧部。这样一个有诸多矛盾点的“反派”似乎让他的“反派”也有些“正”在其中。他忠君、尊师,他也避免滥杀无辜,在死的时候,对着射杀自己的老师说:“学生已报国恩!”我想,他是一个在晚清标准的清军形象,有血有肉,很是真实。
坦率的讲,这也算是一部主旋律电影,毕竟孙文先生国父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我喜欢这部电影,因为电影中都是小人物,而孙先生几个身影,更突出看广大群众的力量。正是因为无数朴实的群众,这些历史人物才能更加坚定不移,继续去战斗;把牺牲烈士的痛苦化作未来的美好,分享给更多人。
PS· 最初嘲笑孙中山的是保皇党,结果孙中山推翻清廷。而后嘲笑孙中山的是袁世凯,结果袁世凯被孙中山折腾的败亡。再次嘲笑孙中山的是北洋军阀,结果孙中山纵横捭阖,联南击北,驱虎吞狼,击败陆荣廷,占据广东,粤奉皖反直同盟,瓦解了北洋,从此北洋再无中枢。孙是很邪性的人,非常擅长打脸,这点连北洋都不得不尊重,授予其大勋位的中国最高爵位,而孙也是唯一一个非北洋系、非亲北洋势力的大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