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既便不是艺术性最高的,也是辨识度最高的,关注奥斯卡的影迷们或许可以从边界越来越模糊的类型片中得到安慰。从2010年《拆弹部队》到2011年《国王的演讲》,政治正确已不是唯一评判标准;从2012年《艺术家》到2013年《逃离德黑兰》,致敬娱乐圈、讨好演员工会也能另辟蹊径,从2014年《为奴十二年》到2015年《鸟人》,又恢复到导演灵性和叙事把握上。好的影片,只需看到片名,就能想起某个场景画面或某句台词,或许是镜头的恍惚感代入了主人公的压抑,如《拆弹部队》。或许是人物的神情让你想起了某段往事,哪怕是地位悬殊的王公贵族,如《国王的演讲》,还有被喧哗与骚动戳中了后,绝尘而去的失落,如《鸟人》。

这部《逃离德黑兰》却少有桥段载入记忆,与其叫逃离,不如叫营救,影片大书特书了CIA的营救专家Tony,否定了一众国安部的方案,在德黑兰武装力量扣解美国使馆人质时,带领藏匿在加拿大使馆的6名工作人员在闹市区大巴扎招摇,用定制的护照逃离德黑兰机场的历史。与紧张的美伊关系相映成趣的是,在50年代的好莱坞造势,召开新闻发布会,混淆视听,用一部外星人入侵地球兼具中东画风的《ARGO》剧本做掩护,用一个国际玩笑,解决了一个政治问题,想必好莱坞后辈们看了这个故事,很难不引以为豪,娱乐要是派上用场,功劳还是挺大的。

这么一部姿色平平,说好听点是很平均的影片,若不是题材的讨巧和应景,名字起的略有悬疑惹人遐想,若不是找准了拍摄时机和游说卖点,恐怕担不起这个头衔。这些对于年轻导演本•阿弗莱克来说都是天时与地利,伯克利大学教会了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还有抓住影片的金线。看过《消失的爱人》,不会记住小本那张有点僵硬的脸,略带迟疑和迟钝的脸庞,不喜形于色、不怒不争,但清楚地了解奥斯卡评委的及格线,在达到这个及格线上,小本花了最少的力气。

这是一部被影史写进档案,却写不尽影迷心里的影片。

因为太在意讲故事,忽略了人物视角,造成了影片的情感支撑严重缺位,是无法引起观众共鸣的关键。《逃离德黑兰》是一部没有情绪支点而失重的影片,从某种程度说可以算作历史评论小品,却不能算作是史实影片。过于单线的叙事和过于主观的逻辑,都把这样一个矛盾重重多线发展的故事轻量化了,只留下美国政府想看到的部分。进入到后半段,为好莱坞树碑立传的痕迹显现,《ARGO》剧本从招募到成型,制片人的爱国情绪空前高涨,小本此时演的正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他一定沉浸在自己是1951年那位救人导演的想象中,也难怪,每个男人在这种政治游戏面前,都可能有这种幻想。

影片开头三十分钟,没有过多地评论美国对伊政策和是非曲直,巧妙地避免了纷乱的头绪,直接对准当时狂躁的伊斯兰武装分子,和在强攻下虚伪的使馆人员,可以称得上练达之作。然而小本一出镜,个人英雄主义弥漫开来,偶尔的插曲也算是对美国政府的调侃,对美国时处尴尬的国际舆论中的自嘲。对于乔装改扮的情景剧,赢,是不能说的国家秘密;输,是输不起的政治形象。对于人质的解救方法,乔装改扮,用电影当幌子,终究不太体面,连美国也不能随意的释怀。

1951年1月,美国驻伊使馆的52名工作人员已经被扣押了444天,在CIA和国会内部,被称为房客计划。德黑兰武装借由这些人质给美方施压,用了一些恐吓、刑讯的手段,但没有殃及生命。当时的卡特政府犹豫不决,不想轻易被人质事件胁迫,去改变对伊的立场和政策。于是,解救6个在加拿大使馆的避难人员,就成为了可能重振民心、转移舆论焦点的事件。

政治题材的娱乐化,乖巧、中庸、保险,在本片的两个高潮,围绕营救前和营救中,有两场交叉蒙太奇推波助澜。第一场,《ARGO》剧本的新闻发布会上,主创人员念着各自角色的台词,想象着几千里之外的德黑兰,美国再次扮演了入侵者的角色,只不过这次是以外星人的身分。而被囚禁在使馆的人质们,正遭遇着折磨。对于擅长远程作战的美国而言,被袭击的可能也无处不在。镜头在这两个地方回旋着,画外音用台词做背景,像是即将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的前奏。

小本对这种场景与镜头上闪回的手法格外青睐,就在6人通过德黑兰机场海关时,穿插了武装部队雇用少年从碎纸机里一条一条拼出使馆人员的肖像。成熟的商业电影,出现高潮的间隔是需要设定的,所以在通向胜利的路上,波折和障碍的出现很有必要,在护照签章的三通关卡中,他们的肖像也被拼了出来,虚惊一场之后,是6个人回到国内的风光。

CIA的英雄注定落寞,这个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在1997年CIA五十周年纪念日上重见天日,这位救人专家Mendez被授予“开路先锋”。小本执导筒的第三部戏《逃离德黑兰》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首先也应该感谢Mendez的想象力,是他先把戏剧上演在了现实中。

 ---------------------------------------------------------------------------------------------                                  
                        个人原创影评公众号 爱看  微信号:aikanai
                   电影打开了一扇窗, 我们看见了生活,也看见了自己。
                   原创电影评论,独立电影推荐。
                   和你一起聊聊那些属于你的笑点、泪点和心塞...

逃离德黑兰Argo(2012)

又名:ARGO - 救参任务(港) / 亚果出任务(台) / 逃离伊朗

上映日期:2012-08-31(特柳赖德电影节) / 2012-10-12(美国)片长:120分钟

主演:本·阿弗莱克 布莱恩·科兰斯顿 凯尔·钱德勒 约翰·古德曼 克里·杜瓦尔 艾伦·阿金 罗利·科奇瑞恩 克里斯托弗·邓汉 维克多·加博 凯瑞·碧许 泰特·多诺万 克里斯·梅西纳 

导演:本·阿弗莱克 / 编剧:克里斯·特里奥 Chris Terrio/约书亚·比尔曼 Joshuah Bearman/托尼·门德兹 Tony Mendez

逃离德黑兰的影评

pj
pj • 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