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one hundred congratulations to my Ben. 不得不说,无论从娱乐性、致敬性、国际社交友好性、寓教性来说,这都是一部成功的好莱坞影片。讲了一个,弱小宗教国家反抗外来势力入侵而最终以失败告终的故事。

整个电影的两小时,都是安全的两小时。轻分量的喜剧,化妆师做得很好;终身成就奖老演员的参与,又有些老英雄色彩,让人看得脸红心跳;后半部分之分夺秒的设计,环环相扣,让观影者也不会太无聊;用波斯语传科幻教的时候,外交官装得好b也能戳到爽点;至于结尾,Ben回到家庭也符合人们追求的温情家庭主题。可正是这一切,好像都是玩旧的伎俩拼贴在一起,虽然是个不错的剪贴画,挂在墙上就略显死板,就行整部电影中Ben的表现一样,无功无过,一直面瘫总不会有错。

剧本的选择也是聪明的,based on true story就足够创造出完整的真实感,为整个电影上了一个传记类的险。加上参加多伦多电影节,从头到位都在赞扬和加拿大的好基友情谊,也是讨巧的。

这就是整个电影给我的感觉,尽管是小聪明,可是来自男神的脑袋,还是让人享受极了。

严肃的话还是想说,伊朗的遭遇,就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遭遇。有一股强大的文化,来自北美,用快餐文化俘获世界的胃,用电影文化控制人们的眼睛,用科学幻想制服人们的意识。(这么说,显得自己很像mind your language中的Suli, 可这是我想说的。)尽管电影中试图想要做到让双方平等发声的姿态,但却永远站在白种人很傻的优越感中无法走下来。

可以留意到的是,针对美国人质事件,电影中穿插的新闻发布会镜头时常基本上是平等的。然并乱,时间根本不能说明问题,美国一方的发言人永远是趾高气昂地装受难者,而伊朗一方只能操着带着浓重阿拉伯口音的英文发声,无力而沉闷,闷到自己都低下了头。而作为远在亚洲的观众我,虽然经受了良好的教育养成了自己的价值判断,还是在解救人质的时候为好看的人的一方暗自捏了一把汗,莫名奇妙地参与到了“正义阵营”,做了几分几秒的美国人。

这就是电影的力量,纤细无声地潜入人的脑袋。只要用英语在发声,声音中就会带着它背后强大的文化灵魂、意识形态和财团力量。从此看来,取消英语高考是好的,是中国继续走下去的重要一步。

后半部分是招人厌的唠叨。

逃离德黑兰Argo(2012)

又名:ARGO - 救参任务(港) / 亚果出任务(台) / 逃离伊朗

上映日期:2012-08-31(特柳赖德电影节) / 2012-10-12(美国)片长:120分钟

主演:本·阿弗莱克 布莱恩·科兰斯顿 凯尔·钱德勒 约翰·古德曼 克里·杜瓦尔 艾伦·阿金 罗利·科奇瑞恩 克里斯托弗·邓汉 维克多·加博 凯瑞·碧许 泰特·多诺万 克里斯·梅西纳 

导演:本·阿弗莱克 / 编剧:克里斯·特里奥 Chris Terrio/约书亚·比尔曼 Joshuah Bearman/托尼·门德兹 Tony Mendez

逃离德黑兰的影评

pj
pj • 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