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塔可夫斯基的影片仿佛是个奇迹,
暮然我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房间的门口,
过去从没有人把这房间的钥匙交给我,
我一直渴望能进去,
而他却能进入其中,行动自如,游刃有余。

——英格玛·伯格曼

忧郁在塔可夫斯基的镜头中是生活的常态。似乎像是一种诉说哲思与谈论存在的必备武器。
而忧郁背后隐藏额情感是热烈的温柔的,疲乏的坚硬的,柔软的哲学的肉体与情感。
几乎在所有的文本与艺术对于“欲望与爱”的讨论都存在一种深层次的焦虑和词语的匮乏。因为相较于时间来说,欲望与爱并不是永恒的定义。
时间能够冲淡一切。
“爱就是束缚的极致,同时也是自由的极致。”在《雕刻时光》中关于《牺牲》的叙述,他将片中从始至终都存在的忧郁感解释为对于爱的永恒性的怀疑,以及人与人情感之间产生的矛盾与对立。这种矛盾与对立,就像是在享受日照般光明的同时,另一面必然朝向的是地狱一般的寒冷。

《牺牲》探讨的是爱与人的个性的阴阳两极。并且这种类似于两条相等波长的轨迹,在生命体的真实中共同存在:
一条轨迹是对于生存的追逐,需要规划性与积极性去推动希望的持续,从而维持好自我的生命力,而另一条轨迹是荒谬的虚无的,不断感受生命轮回的无意义,就像死一般的黑暗与语言无力感。勇往直前的斗志和在原地踏步的虚无,不断在同一个心灵当中发生反应、交叉、重合。所以幸福的或者关键的、重要的、悲惨的、无以复加的时刻,都会交替前来。
亚历山大的命运,别这两种光明与黑暗的势力主宰、鞭笞。
在面临内在世界的崩塌,面临世界末日的来临,人类该怎样保存希望?


A
忍耐

“用牺牲换取和谐主题,为何会触动我?是爱的双边依赖关系吗?
为什么没有人想到,爱只可能是相互的,其他形式的都不是爱。”

影片塔可夫斯基一贯的诗意之中展开。压力山大与自己咽喉手术的儿子在空旷的草原种了一棵枯树,并且提到基督教中的一则寓言:

东正教的一位修道士在山上种了一棵枯树,并且让他的以为弟子每天给这可枯树浇水,直到它成活,每天黎明十分,这位弟子带着一桶水出门,他爬上山给那可枯树浇水,晚上回到修道院。就这样持续了三年,有一天他突然发现那棵枯树开满了鲜花。

这则简单的寓言像一首开篇的小诗,简单却又引领了《牺牲》全篇的真理:世界上,有谁能够幸福的活着呢?人的心灵和所有的植物都是一样的,会突然性的衰竭,随着时间变得腐朽。唯独付出像寓言种的弟子那样非凡的努力,才能够撑起片刻希望,才能够获得片刻的幸福。

在塔可夫斯基忧郁的长镜头中,忍耐与静止是一种反作用力,对抗世界的变化。而这种元语言性质的镜头表现,所有的指示意义都在阐述一个简单而明显的事实,当你年逾古稀,当世间所有的一切都对你失去了诱惑力的时候,生活的真相才会存在,才会显露出真是的面目。
这不是因为你自己的思维结构的改变,以及行为习惯的变化而变化的,而是命运一般的一种现实:从产生的源头开始,枯燥和无聊的痛苦,就注定不曾有过任何改变,直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天。

你是一位著名记者,写戏剧评论和文

你是一位著名记者,写戏剧评论和文学评论,给大学学生讲授美学,你还写散文。
但你却如此阴郁
什么叫阴郁?
你不应该这么悲伤,这么向往!
你不应该等待,
这是关键。人不应该等待。
“不应该等待?”谁说我在等待?
所有人都在等待。比如我,我一生都在等待。这一生,我感觉,就在火车站内等待着。仿佛我经历的人生不是真实的,而是漫长的等待。等待某种真实。

等待是忍受的一种常态。这就像《等待戈多》所揭示出来的生命终极命题,你所梦想的任何事情、那些诱惑的希望,外在靓丽的预约,做爱后的身体等,所共同推动的那种生命状态,永远也不会到来。而我们的生活却永远笼罩在“等待”的玻璃面罩之中,失去所有的主动权,进而被这种理想状态的生活目标,折磨的精疲力竭。


B
幸福生活所谓何物
“看透时空,预知未来是一种可怕的天赋,
注定要为自己的使命饱受痛苦。”

亚历山大的生日庆典,是对于一生的经验总结。作为一个典型的上帝的选民,坦诚罪恶的一生。当然,并没有任何人是无辜的,哪怕世界上最为神圣的人也是如此。
以前的人生,对于当下来说,也何尝不是一种原罪。玩弄过的激情,强烈与温柔;玩弄过的情感,分手与伤心;玩弄过的怎样用尽一切办法来展现自己诱惑的外表。哪怕是为了充实自己的思想,以及人生的维度,来进行行为和语言的设想。为了表达思想,将生命变成一种情感符号。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在场的空。
冷漠吞噬了行为的终极意义;疏离让外表成为一种虚无······
无论从哪个层面进行分析,亚历山大的一生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所必须经历的一生,一种从内到外,双重性质失败的一生。这种失败是想要往更加深刻的人生进行超越的失败,是试图对于当下的枯燥与乏味进行彻底的翻转的失败。
当你决定,让另一个人料理你的生活,预测你的生活,决定你的生活,满足你的生活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遁入类似的空无。
在亚历山大海边的房子里,他有一段与作为医生的大儿子之间的对话:



睁开眼,阳和你都在~
睁开眼,阳光和你都在~
睁开眼,阳光和你都在~
睁开眼,阳光和你都在~
你不觉得你的人生很失败?

你不觉得你的人生很失败么?
不,为什么?
以前我也这么想,但是自从儿子出生,
一切都变了。随着他的成长,
我非常依恋他。但我也有困惑,
我想过一种更高级的生活,
我学了哲学,宗教、历史、美学,
结果却把自己关进了牢笼,还是自愿的。
但同时我很快乐,就像今天。
这种生活形态,延续了几千年的社会结构,都基于一个同样的原则:人们互相依靠,凭借彼此的力量减轻生活的奴役,从而实现真正的自由。
不再把指针指向自我的生活哲学,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语言方式:
人们会随之不再妄想自身,甚至将自己的生命目的当做子女或者他人的礼仪、生存、爱情、方法论等培训的媒介。
这是一种无形状态中的掠夺和施虐。
我记得在日剧《代笔作家》中中谷美纪为了反抗母亲的操控欲望,努力的为自己的生命做出决定。唯独挣脱,才能够获取生命中的精华,无论你采取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但是这并不是真理本身,这只是获取真理的一种捷径。

那么,采用一种生活方式去挣脱以后会怎样?
在《牺牲》中,塔可夫斯基安排了玛利亚这个女性,来让亚历山大拯救灵魂。为了拯救他生活当中朝向地狱一般寒冷的一面。
深深的情欲与性的自我解救方式,最终带领我们走向的依然是一个越来越远的方向,直到对于活着的评判只能成为虚构的幻觉。所有的感悟和思考都会埋葬在对于幸福的希冀和歇斯底里当中。


C
距离
“她有多在乎别人,急于肯定自己的力量和攻击本能就有多强。
她无从洞悉真理,因而理解不了别人的世界。
但即便她看到了那个世界,她也不愿而且不能进入。”


爱是一种冷暴力。
当你爱上某个人,你会忘记那些陌生的身体,你会克服在你面前的这个人。当这种专一性以及冷暴力性质的自我封杀的情感,开始将自我臆想的各种可能性全部杀死,存储在一个狭小的维度,那么一次一夜情或一段激情韵事,只能算是漫长的渴望爱的虚荣的人生中的插曲。你绝对不会忘记一次真正的相遇,一见钟情就是一种暴力的行动。

阿德莱德的疯狂和专断,讥讽与嘲笑不断的去折磨着亚历山大以及每一个人,她精神上彻底的虚空与亚历山大的忧郁和敏感形成了强大的对抗力量。低贱与崇高究竟能够怎样在同样的空间进行共存?
愚笨的人完全按照“快乐——不快乐”的规则去鉴定,而智慧的生命总是按照理性的入世经验与精神的饥饿感,去达到优美与崇高的生命。



睁开眼,阳和你都在~
睁开眼,阳

我现在明白了,我根本不愿依靠任何人。
相爱的两个人,爱的并不一样,
一个是弱者,一个是强者。
弱者总是爱的不顾一切,毫无保留。
现在我感觉像是从一个梦中醒来,
经历了另一种人生。
不知为什么,我总是在抵抗,在斗争,
在保护自己,仿佛我体内有一个人在说,
不要屈服,不要赞同任何事,否则会死。
无论是谁一旦与某种自我主张的,个性主义的生命哲学相关联,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变成这个世界的对立物,变成了他人纯粹的恶的无止境场域。
精神的空虚使得阿德莱德对待亚历山大,正如一颗每时每刻都面临爆发的恐惧的原子弹。同样也是她的偏执与强势,以一种生活受害者的特权,用所有的行为去导致亚历山大最后的悲剧。

所有自称是高尚的美丽的灵魂背后,都会事先建构起属于个人的自我的社会现实,似乎只有这样,她才能够完全承受的住生活施加在她身上的一切。
但是在这种受生活的苦难的被动行为同时,她在向外扩散自己的罪恶与阴邪。

牺牲Offret(1986)

又名:Le sacrifice / The Sacrifice

上映日期:1986-05-09(瑞典) / 1986-09-06(多伦多电影节)片长:149分钟

主演:厄兰·约瑟夫森 苏珊·弗利特伍德 艾伦·埃德渥 古德·吉斯拉德提尔 斯文·沃尔特 瓦莱莉·迈蕾丝 菲利帕·弗伦岑 汤米·谢尔奎斯特 

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 编剧: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牺牲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