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纪录片《长江之恋》
从雪山走来,向东海奔去。长江横跨着辽阔的华夏大地,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纪录片《长江之恋》通过对源头的追溯,全景式地记录着长江流域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在对中华文明足迹的探寻中,呈现出大国自信和责任担当。
中国的大国形象以宏观的镜头语言呈现于观众眼帘,展现出文化自信。镜头是构成电影艺术的重要构成要素,在《长江之恋》中采用航拍、4K等顶尖技术,通过大远景、空镜头等高空环绕镜头,在展示我国已掌握高端摄影技术的同时,表现出长江流域的广阔无垠和蜿蜒绵长,如石鼓镇的九曲回肠、虎跳峡的图案及险峻等等皆是长江的真实映射,河即是中国人民形象的外化,跨越艰难险阻不断前行,正如当今时代的中国人奋勇拼搏的精神。且在鸟瞰的镜头中,长江贯穿了崇山峻岭即又象征着中国包罗万象、心胸宽广的包容性。这些开放包容、勇往直前的中国形象蕴藏在镜头语言中,以镜头语言讲述着长江故事,谱写着宏达的中国故事。
叙事风格的多样性在丰富纪录片表达效果的同时,体现出人文关怀。《长江之恋》是继《话说长江》、《再说长江》两部大型纪录长江的纪录片的创新之作。在纪录片特点上,从单一的注重真实感的基础上趋向娱乐化和故事化,在记录长江真实状况的同时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改变了这类纪录片一贯的宣教意识强烈、声画剥离,缺乏对人性的关注以及对人文精神的关怀,在纪录片《长江之恋》中,融入保护候鸟的故事、湿地保护的故事、河流治理的故事等等在反映长江流域生态状况的同时展现出人文主义精神。从理性和感性上传达给观众更为深刻的印象和感受。纪录片《长江之恋》的叙事风格无论是从影片本身,还是受众的观看体验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使内容和形式相统一,达到寓理于事、寓理于画的效果。
人物的选取直观地将长江现状表现出来,呼吁人们对长江生态的保护。在纪录片《长江之恋》中穿插着许多专家学者的访谈以及普通人对长江的保护故事,真实及有力地介绍了当下的长江的状况,也表现出对于长江的关注度之高。不仅如此,纪录片截取了各种小人物、平民人物对长江流域生态的保护,生动地诠释着“长江之恋”,以及在他们质朴的话语中饱含着对母亲河的拳拳之心。纪录片《长江之恋》由远及近地更加贴合普罗大众的展现出更为强烈的对于长江这条母亲河生态环境的忧虑,倡导国家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和“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
追溯人类漫长的足迹,一个又一个文明的发生和崛起,无一不是在大江大河边枝开叶蔓,长江孕育着华夏大地上的一代又一代的生命,培养了一个又一个的优秀文明,诉说着一个华夏母亲对孩子的爱恋,表达了中华儿女对母亲的赤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