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th Siff 随笔

在普遍的认知中,纪录片是一种纪录外部真实的手段,而《孤注》从一开始,便试图去探寻人与创伤如何相处,即内心的真实,由此步步深入内心,不仅是拍摄对象、也抵达导演与观众的内心深处。

两个人物,一个是喜剧表演家、另一个是心理咨询师,他们日夜与别人心灵对话、带给他人心理安慰的同时,内心则存在着巨大的空洞。而接受这次拍摄,意味着他们也会被他人看到心灵深处的恐惧,这对他们的职业道路也无疑是一种损伤和破坏,而从他们同意拍摄开始,就已然成为了一场孤注。

这两个人物和我们每个人是如此相似,我们的生活好似都被分为两半,一半在艰难地向前推进,一半则永远停留在那个创伤时刻,日后只得不断回忆和思索。

临近结尾时,尚德提到,他突然发现无法在拍摄中得到某种救赎,相反,仅让自己陷入了某种写好的剧本之中而失去真我。观众也突然发觉,也许梅梅和尚德从一开始,便试图在纪录片的拍摄中找到一种解救心灵的方式。然而,我们都一清二楚,拍摄是无法真正疗愈的。

而导演周浩也在影片的推进中不断被放大了存在,尚德说导演的身上就留有当年带给他创伤的人的影子,梅梅开始戏谑地说导演和每个人之间都有距离。于是,导演这个看似主宰影片的人物,也同样在片中迷失自我、寻找意义。

这一题材势必带有某种程度上伤害的前提,导演提到摄影机的介入本身便成为一种原罪,但我们能否说这种选题便是错误。记得一位老师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一个主题是错误的,我们更应去关注的,应是在这样的主题范围中,故事是如何发挥效力的。想必只有在纪录结束的很久以后才能给出答案。

这或许对观众也是一种考验,面对眼前的真诚纪录、却也被一层层剥开的人物,观众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看待?如若仅仅是一种猎奇的视角,那两个人物势必成为被剥削的对象。倘若以此为基点,也与个人内心去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我想,或许才能更靠近导演最纯粹的意图和初衷、并将整个故事予以进一步的完善。

米格影院相当之远,也不枉我们车马劳顿~

现在已经在院线上映啦,其实还是挺希望朋友们去影院支持一下。不过有趣的是,如今再来思考,突然发觉《孤注》只是一种尝试,却没能达到真正的高度。较之周浩的其他作品,这部作品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接点,并不会有太大光芒或波澜。当我试图分析片名的时候,才发现这也许是一个大题小作的作品,“孤注一掷”,可惜这两个人的生命中有那么多途径足以使问题解决,导演也并没有用尽全力,换言之在一个戏剧性理应强烈的影片里,人物的真正痛点未能达到,也使影片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效力。


孤注(2021)

又名:All In

上映日期:2021-06-18(上海国际电影节)片长:96分钟

主演:佟梅梅 姚尚徳 王倩倩 

导演:周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