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27

你的脸:呼吸,是你的脸


呼吸是你的脸
你曲线在蔓延
不断演变那海岸线
长出了最哀艳的水仙
攀过你的脸
想不到那么蜿蜒
在你左边的容颜我搁浅
我却要继续冒险 ——王菲《脸》

这差不多就是我看《你的脸》时的内心活动


伟大的电影是一面镜子,感动我们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圣女贞德蒙难记》是,《你的脸》也是。

网上流传的一份蔡明亮导演的十佳影片里,《圣女贞德蒙难记》列于第二位。纵观蔡明亮导演的整个电影创作历程,对人脸的着迷一直存在;但在《你的脸》这部纪录片形式的新作中,我才明确地看到蔡明亮导演对《圣女贞德蒙难记》技术手段和精神实质双重继承和延展。

德莱叶为了拍摄《圣女贞德蒙难记》搭了一座符合贞德时代的城镇模型,但整部电影里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一个整个城镇的全景镜头,甚至很少城镇各个空间内部的展示镜头。这看似是一种奢侈的浪费,德莱叶其实有两个目的:1.让演员和影片氛围沉浸在贞德所处的历史氛围之中。(搭景的原因)2.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演员(尤其是饰演贞德的那位女演员)的脸上。(搭景又不展示的原因)这两个目的表面上看来互相矛盾,实质上则相辅相成。同时,德莱叶把整个城镇的墙面刷成纯白色,在黑白片里,贞德的脸与背景的白色融为一体,如同肖像画。

中景镜头却趋向成为一个特写镜头

这里我想引用德勒兹在《运动-影像》里对《圣女贞德蒙难记》的评述: 否定景深和透视,影像的理想扁平化使中景,全景镜头发挥特写镜头的作用,让一个空间或一个白底等同于一个特写镜头。通过取消“气氛”透视,让一个纯时间甚至精神透视占尽风头:打破第三维度,让二维空间直接与情愫,第四维度时间和第五维度精神发生关系。

这种做法让观众在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能够“不出戏”的同时又能暂时忘却影片的特定历史背景,甚至能忽视贞德本人的“身份标签”,从而看到是一群强权拥有者对一个普通民众的折磨;看到是一个普通人面对肉体精神双重磨难的挣扎,超脱;看到的是人对自我,对信仰的坚守。我作为一个无神论者,在贞德的脸庞里看到的不是宗教色彩的神话性,而是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人面向光明的潜在,是这样一种神话。

《你的脸》短评区最热门的一条是“ 我觉得放映的时候拿一个摄像机拍观众的复杂表情会更好看 ”。我想给这位朋友一个非常确定的答复:“不会”。电影院里光源稀疏,黑不拉几,你拍的观众的脸将是一团漆黑。另外,伊朗导演阿巴斯十年前的电影《希林公主》里用一场不存在的电影放映,完成了一场伟大的声画分离实验,已经实现并远远超越了你的简单构想。我想你我再活一辈子都想不到这样一个理念的。

扯远了,我想说的是蔡明亮导演并非在哗众取宠,也不是随随便便拉几个人来把人脸胡乱一拍就凑出一部电影。蔡明亮导演用当代电影手段复现德莱叶导演《圣女贞德蒙难记》的技术理念的秘密在于:浅焦摄影

同样是中景镜头,浅焦摄影带来的背景模糊效果和《圣女贞德蒙难记》一致,使之趋向成为一个特写镜头

浅焦摄影带来的背景模糊让我们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的脸上:我们不知道几位非职业演员是在哪里接受蔡明亮导演的“拍摄”也不会去在意,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导演才将这整个拍摄空间展示出来。

这样就打破了一般电影里惯有的“三维空间”概念,让银幕成为画布,让人脸成为唯一素材,然后通过持续长时的“凝视”,观众的神思会“云游四海”,意识里会形成一个包含时间,包含精神的超越“三维空间”更高维度的空间,让一张“普通”的脸成为无限,成为宇宙。
我们一直在谈论“场面调度”,我想这就是最好的场面调度,发生在影片和观众之间的调度,发生在观众脑海的调度。

另外,蔡明亮导演在一定程度上也“超越”了德莱叶导演。
1.高清彩色摄影机的使用让人脸的细节,血色,甚至是瞳孔的深处都得到还原和放大。在二维空间的“绘画感”上增添一种“雕塑感”。
2.“演员”扮演自己,抛弃《圣女贞德蒙难记》的戏剧表演手法,越过现实主义表演,纪录片的形式的无表演状态更加让观众共情。
3.长镜头带来的更持续更有效的凝视。

最后,蔡明亮导演永远“最爱”李康生,在一部以“非职业”拍摄对象的纪录片里,小康作为“职业演员”“扮演”自己。同时,这一段也让整部影片得到升华。

分割打光

李康生脸上的分割打光展示了每一个人的两面:一面阴暗,一面光明;一面魔鬼,一面天使。
我们相信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人,就是去相信由黑暗步入光亮的这种潜在性,去相信时间带来的力量与神话。


你的脸你的臉(2018)

又名:Your Face

上映日期:2019-05-17(中国台湾) / 2018-08-30(威尼斯电影节)片长:76分钟

主演:李康生 

导演:蔡明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