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信念和持续悲伤
地震题材《生生长流》与《唐山大地震》的不同主题

作为都是以大地震为题材的电影,《生生长流》和《唐山大地震》不可或缺的有着很多共同点。
在题材上,同为地震题材。因此共同的题材是毋庸置疑的。伊朗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在1990年伊朗西北部发生大地震之后,重回这个他曾经拍摄过《哪里是我朋友家》的拍摄地点柯盖尔,寻找剧中小演员。《生生长流》以一路上与儿子的见闻表达着伊朗大地震之后当地人们的精神风貌。而主要针对1976年发生在中国唐山的大地震,导演冯小刚用戏剧化的情节重新审视地震对于灾区人们的影响。当年发生地震,在姐姐方登与弟弟方达只能救其一的选择前,妈妈李元妮最终选择了弟弟。这样的选择在几十年时间中一直是李元妮心里不能解开的结,也是永恒自责的伤。而这样的选择更是一直影响着方登人生的发展。
但是,两部可以说是完全不相同类型的电影观众更多的是巨大的差异性。
首先,电影突出表现的主题侧重点不同。《生生长流》在一路上所见所闻更多的是将灾区人们在经历过大地震之后重建家园重新生活展现给观众。而《唐山大地震》则是以戏剧化情节浓重的故事将地震发生时巨大的破坏力以及对人们造成的巨大伤痛表现出来,并且放大地将地震带给人们的巨大伤痛一直延续多年以后下一代的生活。
相比较而言,《唐山大地震》营造的巨大悲伤给观众的刺激中,《生生长流》用平实的基调慢慢叙说着灾区人们经历大灾大难之后能够迅速找到精神寄托并且积极生活的信念。在经历灾难的悲伤之后,这样积极向上的风格更能鼓舞人们回归现实,激发人们重新生活的热情。
其次,叙事风格不同。几乎可以称为纪录片的客观记录的方式是《生生长流》贯彻始终的叙事风格。而《唐山大地震》则是电影叙事中最常用的故事情节展开型的风格。故事情节紧凑,时刻带给观众意想不到的戏剧转变。《生生长流》的第一人称视角和《唐山大地震》中第二人称视角便是在这样的差异中形成的不同的叙事视角。
这样不同的叙事风格是导演根据自身影片的创作需求的选择。《生生长流》是平静客观地表现灾区人们重新找回生活的节奏。需要用不过多矫饰的叙述方式,因此导演阿巴斯选择了类似纪录片的方式进行电影。作为商业电影导演的冯小刚,影片主要目的是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激发观众的情绪,以提高观影率。情节曲折充满戏剧性自然是最佳选择,于是《唐山大地震》的叙事便采用了这样的风格。
最后,在人物设置中,《生生长流》主要人物只有父子两个和其他所有人(暂且将其他所有遇见的人物归为一类,因为他们共同积极向上重建生活的精神。)在《唐山大地震》中则是相对较多的人物设置:丈夫方大强和妻子李元妮;龙凤胎儿女方登、方达;方登养父军人王德清;方登男朋友杨志等等。
《生生长流》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记录方式,因此人物设置中可以采取相对简单的结构。只要主要人物能够将路中所见灾民的精神表现出了就能达到预期目的。《唐山大地震》出于情节需要,必须让人物设置满足故事戏剧性情节发展的要求。因此导致人物的设置比《生生长流》更为丰富。
总之,出于要表现的主题和表达方式的差异,虽然同属于地震题材电影,但是伊朗导演阿巴斯的作品《生生长流》与中国导演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有着明显不同,并且也最终为各自的电影风格的形成和成功作出了贡献。

2012年9月23日 17:16:39

生生长流زندگی و دیگر هیچ(1992)

又名:春风吹又生(港) / 生活在继续 / Zendegi va digar hich / And Life Goes on... / Life, and Nothing More...

上映日期:1992-02-01(伊朗)片长:95分钟

主演:法德哈·基德曼 布巴·巴尤尔· 奥西纳·法赫 侯赛因·拉扎伊 Tahereh Ladanian 

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 编剧: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生生长流的影评

烟枪
烟枪 • 重建
柳丁
柳丁 • 诙谐
例外
例外 • 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