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月前我因为《汉密尔顿》入的音乐剧坑。就目前来讲,当然是《汉密尔顿》更流行,因为不管是从头到尾不中断的说唱音乐和剧本舞台等等都实在太棒了!但是如果你问我《汉密尔顿》和《西区故事》哪个好,说实话我选不出来,两个都是他们所在的时代最优秀的作品,都一定会留在大家的记忆里很长时间。但《西区故事》的确是我看过很特别的一部歌舞剧,我想是因为在歌舞剧这个门类里,他的确可以算是“精致”了。

其实刚刚看完的时候是想打四星的,因为剧情的确会比较简单一些,但是最后还是给了五星,因为对于音乐剧或者歌舞剧而言,剧情更像是一个容器,有更多的东西会被放到这个容器里,比如音乐,比如舞蹈,以及其他相比起一般的电影也许更细腻的东西。换句话说,因为音乐剧需要用音乐表达人的感受和心情,在故事的延展性上很难能达到一般电影能做到的程度。我虽然看过的音乐剧不多,但就我看过的几部(雨中曲,西区故事,汉密尔顿,魔法坏女巫,法扎,音乐之声,吉屋出租,爱乐之城)似乎都会给我这种感觉。和差不多同时代的经典音乐剧《雨中曲》相比,我个人感觉《西区故事》更胜一筹。雨中曲是一部很容易看下来的剧,整体的感觉是很轻盈的,故事当然也不复杂,音乐和舞蹈都很棒,但看完一乐也就没什么了。但是西区故事已经在尝试讨论一些对于歌舞剧来说比较大的问题,比如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比如“社会疾病”导致的青少年犯罪,比如在美国这个号称“包容”的地方却对移民有着群体性的敌意(典型的表现就是除了“飞机帮”,连警察都对波多黎各移民满腔厌恶,以及鲨鱼帮被警察威胁之后,吹着“天佑女王”的口哨离开的那种讽刺真的太精彩了!)。这种内容上的容量其实已经超过了很多歌舞剧。

除了内容上的丰富性,我觉得这部片子从美学上讲也相当厉害。那个时候的技术当然不如现在,但是那怕是现在看起来很“原始”的拍摄手法也做到了相当厉害的“表达”。比如一开始镜头慢慢地在纽约上空“飘移”,画面里大楼和汽车拥挤得像机油一样黏腻,观众好像都可以闻到这个城市散发出来的金属的味道,而紧接着的画面里就是被这个城市抛弃的打着响指的街头少年。而这个从大到小、从远到近的画面的推进就是特别好的故事背景。就像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在这一部描绘美与丑的故事的最开头,他对画室外花园里的风,树,花,草,蜜蜂,阳光一点一点的勾画,让人觉得故事里的人在一个美丽可爱得不得了的地方,而这也成了这个故事后面因为美而引发的阴森的结局最好的铺垫。

另一个让我惊叹的场景是飞机帮的人一边打响指一边在篮球场走的时候路过一个拿粉笔在地上划圈的小女孩,这个女孩好像在自己周围建了一个“栅栏”,这个“栅栏”看起来像是把这些少年挡在了“一般人”的“正常生活”的外面,他们为什么要在“外面”呢?他们能“进”到这个“栅栏”里吗?如果能,他们会选择进去吗?

《西区故事》另一个不得不提的的就是当中表现力极强的舞蹈。舞蹈动作对于激烈场景的表现完全不输拳拳到肉的血腥场面,同时甚至所有场景里每个人穿的衣服的颜色也成为了强化剧情冲突极好的辅助,比如斗舞的场景里两个帮派一个穿黄色一个穿紫色,虽然看起来舞池里一派欢乐但观众依然能看到两个颜色的阵营里的剑拔弩张。

音乐就更不用说了,伯恩索坦自己作为一个古典音乐家结合美国的爵士制作出来的音乐绝对是相当独特和精彩的。我自己流行爵士古典都听,但是我没学过音乐的专业知识,就我自己的感觉来说流行相比起爵士尤其是古典音乐来说会更浅白一些,而古典音乐能表达的东西会更丰富一些,所以对于《西区故事》而言,虽然我也很喜欢它的台词,但很明显这已经不是一部需要依托台词的剧,光是没有一句歌词的音乐就已经能很好地表现故事里的情绪和冲突。

所以对我来说《西区故事》的确从剧情上很简单,但是它在另一些方面的“复杂”已经达到了很多我看过的音乐剧绝对达不到的程度。

就这么简单的论点都啰里八嗦了一大堆,如果有专业的大神愿意跟我交流那就太好啦~


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1961)

又名:西城故事(台) / 梦断城西(港)

上映日期:1961-10-18片长:152分钟

主演:娜塔莉·伍德 理查德·贝梅尔 拉斯·坦布林 丽塔·莫雷诺 乔治·查金思 

导演:杰罗姆·罗宾斯 / 罗伯特·怀斯 / 编剧:Ernest Lehman

西区故事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