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书写者是人。人是不可信赖的。那所以的经典都值得怀疑。千万别迷信,尽管它们是历史的。如果要盲信,圣经算一个,《老子》算一个。它们似乎没有“人的作品”的脆弱和局限。余下的一切都要冷眼旁观。
在电影里,塔尔科夫斯基却必须带着信仰看。不是它早已超凡出尘的缘故,而是缺乏信仰的人难以解读,也无法欣赏。就拿《牺牲》来说吧,为什么亚历山大要烧掉自己的家园?为什么他被家人认为是疯子而送进救护车?为什么他要去寻找邮递员(魔鬼)所说的“魔女”玛利亚?为什么做了玛利亚的情人就能拯救世界?问题的答案就在电影的标题——《牺牲》,是宗教奉献、祭祀的意思。只要我们每天都向日本树浇一桶水,终有一天这棵生命会复活。生命的意义与信仰联系在一起。这种无条件的奉献行为就是信仰。亚历山大(自知得了癌症的塔尔科夫本人)厌倦了和妻子、女儿日复一日过着令人满足而又绝望的小资生活,他怀着拯救“世界末日”的愿望,做了可怕的纵火举动,并期待着人类的新生。躺在树下的孩子代表着人类的希望说了第一句话:“人的开始就是语言,为什么?(《圣经》译为太初有道)”
在塔尔科夫的最后日子里,他不得不为自己的电影艺术做了断。选择与《乡愁》中多米尼科经历相仿的亚历山大做主角,塔氏通过他的喃喃自语、他的疯狂举动表达了自己对人类未来的先天下之忧。约瑟夫森回忆说塔氏常常真诚地谈起他对现代科技、核武器的忧虑,他复杂的天真对约氏的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直到今天犹存遗迹。我看到影片的末尾,亚历山大穿着道袍,黑漆漆的底色上着一个阴与阳符号,让我想到塔氏晚年对演员不做控制的导演方式,好像道一般让表演自生自灭,同时每一个演员又产生自己特殊的价值。他把重心放到意境表达上了,比如对古典美术、巴赫音乐的使用,传达出世纪末的文化怀旧情绪;塔氏简明的维密尔式的房间陈设,一窗一床而已;反映人类冲出精神教堂的黑白胶片的插入,都把塔氏的晚年心境与急着做总结的焦虑表露无余。
追求宗教画般的简约高贵的色彩,与尼维斯特出神入化的长镜头使用(如《七部半》中把塔氏的镜头风格说成是长久的凝视是恰如其分的,没有窥视、流览,而是如哲学家的眼睛一般缓缓观察),极佳地契合了塔氏的思想表述,成就了一部重要的堪称《乡愁》前传的电影(此片中他终于燃烧了自己。《潜行者》也相关)。我把这样的电影当成一种开放式的哲学谈话,从一开始对时间的感觉(总在等待真正的人生)、死亡、轮回的二人谈话(也许就是塔式幻想的与奥托所做的谈话),主角一个人独白的厌世、谴世,欣赏古典画作的高贵精神、祁祷——虔诚地转入对神的信仰,对恐惧的表达等等。我想,俄国人毕竟会向虔信投降的,他们深刻的救世论与向伯格曼致敬的瑞典小资性结合在一起。让我弄不清该把塔氏定义为救世者还是逃世者,抑或两者皆有?


附录塔氏与吉迪恩•巴克曼的访谈:“我也像戈尔恰科夫一样永远留在了意大利,似乎命运决定了要这样。安纳托里•索罗尼岑的死加深了我的宿命观。按我的设想,《乡愁》里的戈尔恰科夫和《奉献》里的亚历山大都是要由他来扮演的。他死于癌症,几年以后我也遭此厄运。”
“在国内从不考虑要花多少钱。我的主人公多半是弱者,我喜欢观察他们如何解决与动荡的社会环境的冲突,是退让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我的好朋友托尼诺帮助我设计了戈这个历史学教授,他的知己只有多米尼克,托斯卡纳居民眼中的疯子。他用世界末日吓唬自己的家人,把他们锁在家中七年之久。他始终寻求生命的意义,在他的观念中就是自由和狂热。另一方面他又像孩童般的好奇和敏感,他不像戈那样精神脆弱而且经历着深刻的生活危机,而很单纯、直截了当,并相信自己醒悟了的潜意识可以找到解决整个社会病态的出路。生活中的强者是那些能始终保持着童稚的信赖和直觉的信念的人。戈恰好缺少对自己的行为的信心,因此对多十分着迷。我认为自己是与土地、人民有着深厚联系的知识分子,我必须尽自己的最大可能创造出我们生活的时代的精神艺术。我尽量运用主观的逻辑——思想、梦境和记忆——代替主体的逻辑。”
“亚历山大是一位随笔作家、戏剧评论家和大学教师,他既体会过大恶(演RIII),也体会过大善(梅什金)。还有面对未来,以尼采专家学者奥托为代表,他说我恐怕不相信上帝。奥托说,不要伤心、不必苦恼、更不要指望什么。房子是塔氏电影结构的基石——代表亲缘、家人和世代的更迭。亚历山大的英国妻子阿德莱德(苏珊•弗利特伍德)当年无疑是个美女,也和意大利的尤金尼亚一样生活上未能得到满足,也穿着和她一样的潇洒服饰。她有一个成年女儿马尔塔(弗兰岑饰。前一次婚姻的产物),还有一个人物是此家人的医生兼朋友维克多(沃尔特)。他们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在户外饮茶或咖啡,彼此深深互相吸引。母女间隐含着为英俊医生争风吃醋的意味。电视机里宣布的战争并没有立即带来末日气氛,而是妻子的歇斯底里大发作,她裸露着的光滑双腿晃来晃去,发泄出她内心隐秘的恐惧和情欲:对医生的依恋、对女儿的醋意,对丈夫的不满。摄影机再次推向达芬奇的《博士来拜》,这意味着一件重要的事情就要开始了。亚历山大的主观黑白镜头展现的是他的末日景象,他如同一个造物主。”

2008年?月

牺牲Offret(1986)

又名:Le sacrifice / The Sacrifice

上映日期:1986-05-09(瑞典) / 1986-09-06(多伦多电影节)片长:149分钟

主演:厄兰·约瑟夫森 苏珊·弗利特伍德 艾伦·埃德渥 古德·吉斯拉德提尔 斯文·沃尔特 瓦莱莉·迈蕾丝 菲利帕·弗伦岑 汤米·谢尔奎斯特 

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 编剧: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牺牲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