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11-01

中国蓝:China Blue (2005)

首先,这部电影的纪录片方式不太主流,采取了一部分电影叙事的手法。因此,影片会有一部分摆拍的感觉。同时积极的强烈对比,中国小女孩Jasmine与工厂老板的对比,最后Jasmine在自己生产的牛仔裤中夹带自己写给美国顾客的信所产生的生活上的对比,都有比较强的煽情痕迹。非政府组织(NGO)当然是一群有激情和立场的人,所以他们的纪录片带有这种成分也是自然。只是对于我这样的观众来说,说服力稍有减弱,如果采用纯旁观的角度说服力会更强。

实际上,由于本片主题所提示的问题太广太深,它所产生的效果即使被弱化也仍然强得不得了。在这之前我很难想象,一个每天平均工作10小时以上,一个月至少要上26天班的地方,工资可以只有300元人民币。即使这发生在约2003年,即使工厂包最简陋的食宿。人们大多以为广东的所谓血汗工厂就是类似富士康那样的,工资再少也有1000多。实际上,富士康的招聘的人流涌动,他可能是最好的血汗工厂。他们做的,是芯片,主板,议价能力稍强,而中国最大的出口应该更接近于服装类,也就是本片所述的工厂。

如何减少影片这种情况的发生,如何提高这些20岁不到,有的甚至可能小到14岁的女孩们的生活水平?

人们很容易会去道德谴责所谓资本家。消费者喜欢便宜的商品,商人和工厂面对激烈竞争需要降低成本来讨好股东。富人也并不比穷人更道德败坏。发生这样的事,几乎所有人都有责任。

我们在淘宝上,Amazon上购物都想要最便宜的。我们看不到这种便宜意味着什么。去全球化,我们在买每个商品的时候能看到他们的制作者,能了解到他们的生活,能看到他们是如何一针一线的去生产这个产品,甚至能了解这个人的生活,我们会有很强的同情心,我们可能会为了平衡自己的心理选择贵很多的商品。但资本主义的公司制将这些商业行为去道德化了,如同证券化使得信用风险得不到有效评估,全球化、阶层化使得投资者和决策都更不会关注除利润之外的其他东西。
一种纠正方法是建立连动机制,在社会文化上提倡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让这样的企业具有这种品牌溢价。通过透明的信息将社会责任感转移到消费者偏好上去,让市场去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另一方面是建立完善法律机制,全面约束工厂,这种约束不能有漏网者,不然逆向选择出来的工厂将会更遭。这种措施在提高部分工人待遇之后,必然会提高用工成本,导致一部分工厂破产,将这种低端劳力转移到国外,逼迫产业快速升级,同时会产生大量失业者,这需要完善的社保制度来做后盾。

当然,最根本的,是让整个社会机会更平等,让穷人富人,有权人没权人的子女都等到一样的教育,不能每个人上最好的大学,但至少每个人都能完成最基本的教育。同时在教育上下功夫,减少结构性失业。至于说在中国即使你读了好大学,有能力,也不一定能有很多的机会,那就不仅是从经济或者教育层面上能解决的问题了。

中国蓝China Blue(2005)

又名:中国蓝:女工哀歌

上映日期:2006-04-09片长:86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Micha X. Pe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