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我的评论竟然被删了…还好放在wordpress里。再发一遍哼。

昨晚看完WTO和法哲学的reading已经12点多,但还是忍不住看了这部纪录片《China Blue》。接近两点了,看完躺在床上异常清醒,我开始回想起这些年来看到听到经历到的有关他们的一切。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关于他们,也关于我们。

高中的时候看过好多高考满分作文,现在大多回忆不起来,唯独忘不了上海那年的那篇《他们》。爸经常提醒我,我是农民的孙子,而这对我来说意味深长。从小到大,我都处在社会流动性的upward spiral中,迎面吹来的是高等教育和精英氛围,但生活里始终晃动着“他们”的身影。爸妈都是深山老林里的孩子,一些奇特的联结点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于是才有我今天坐在美帝的小洋房里打字的一幕。是的,对我们家来说,这就是个典型的屌丝逆袭。但我们本就嵌入在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描述的熟人社会,因而生活始终跨在两个社会阶层,那种时不时的撕裂的痛感让我在这个世界保持清醒。

二舅是个特别实诚的人,很早就独自来温州打工,现在在一家有名的服装公司里当保安,他常常开心地跟人说自己运气不错。04年回老家过年的时候,我爸特别欣赏他儿子(也就是我表弟),在我们看来是个好苗子。由于二舅和舅妈都在温州打工,表弟一直由外公外婆抚养。我爸大概是看了曾国藩的什么书颇受启发,就一心要挽救一个旷世奇才——我们都深知,城乡教育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的教育条件和环境是要阻断99%的天才之路的。于是那年表弟跟着我们来温州上小学了。不说挽救一个奇才,至少能改变一个留守儿童的命运。这对整个家都是个欢乐的事,外婆不用操心带孩子,二舅能经常见到儿子了。表弟和他爸是很久没见面了,疏忽得很,也谈不上什么父子感情。表弟是个山里来的野孩子,实在不好带。他在我家待了3年半,我妈是很辛苦。但后来因为种种无法挽回的原因,我们把他交给二舅自己抚养了。于是他就从我们家搬到了二舅和舅妈的贫民窟里。那里我去过一次,印象深刻。几户人家住在一个房子里用一些木板隔开,二舅家三个人挤在五平米的房间里,床、炊具和床头柜(表弟就坐在床上靠着床头柜写作业),厕所是外面的公厕,阴暗、油腻、污秽,电线接头要触电一般散在各个角落,这些廉租房早被政府列为危房。那些怵目得要落泪的景象我都记在心里。我们家心里都清楚表弟从天堂到地狱的感受,但是前面说了,考虑到一些更深层的原因,留守儿童需要的是父母。后来表弟因为异地高考的原因不得不回老家读书。

二舅在我高中时周末常来我家喝点小酒,聊聊近况。舅妈在温州的服装厂做衣服,虽然没去过,但是估计跟片里的东莞没多少差别。老板一般都会扣押几个月工资,这样你若跳槽就相当于帮原厂白做几个月。由于工资太低,表弟调皮需要人带,舅妈只好辞职陪着表弟读书。于是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就在二舅身上。二舅是个特别勤劳的人,他经常帮公司里的爱玩乐年轻保安代班,尤其是节假日,他可以一天赚3倍的钱。但是经济压力实在挺大,他就买了辆电动车,下班后载人,直到晚上十一二点。他跟我们讲这些的时候总是笑眯眯的,对他来说苦不算什么,能挣到钱才是正事儿。但有一次我不在家,我妈后来跟我说,某天晚上雨特别大,二舅半夜回到家时已经全身湿透。他就对他儿子说,看你爸多辛苦,你要好好读书。表弟深不以为然,倒怪父亲没出息。平常一直很坚强的二舅说着说着就落泪了。很难说都是孩子的错,没有一个孩子天生是这样的,究其原因仍是表弟小时候没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也是我们家做出艰难决定的原因之一)。父子隔离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深远的。自此可窥见留守儿童问题的严峻性。有一次表舅两千多元的电动车被人偷了,为了这事他整整难过了一个月,每次来我家都得提一遍。表舅自己虽苦,待人却很大方。每年过年都给我红包,上大学前还给了我两千块钱,让我在外别舍不得吃好吃的(但我们过几天都会退回去)。每次听他讲起那些艰辛,我都得一遍一遍地思考人生。被抛到这个社会场时,我就被赋予了太多幸运。也许有人反驳,也有很多精英们都是靠自己努力的。但是敢再深入一点么?难道天赋和努力的意愿不也是一种幸运么?看着他们的生活,我不知道现在享有的一切中,有什么是我应得的。曾经和同学讨论过关于“应得”产生的强烈道德负疚感,结果是他们根本连“我不应得”都不能理解,无怪,因为他们养尊处优的环境离“他们”太远了。可就连爱因斯坦也说,如果不能服务于他人和社会,我就没法justify我所得到的东西,man is here for the sake of other men. 不过现在倒也想通了,永远别指望所有人都超越洞穴。

上学期期末由于没赶上动车,就到表姐打工的地方住了一晚。之前在豆瓣上看过一个相册《4.5平米生存法》,终于体会了一次。床是表哥买了几块木板和木条悬空架起来的,半夜里床下面的锅台上叮叮咚咚,是老鼠四窜找食物的声音。表姐倒也觉得自己的生活条件比有些人好多了。她唯一担心的是儿子的教育问题。夫妻俩都在外打工,只能把儿子留在老山沟里由他爷爷抚养。

类似的故事实在太多,都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的周围。每次听到见到经历到就觉得内心不安。看着法社会学中心的主页上那张复杂的社会机制图,真是感到力不从心的绝望。哈耶克说“设计出来的社会”是不可欲的,可是自生自发的秩序又如何让我心安?但他显然也不关心我这种僭妄的事儿。

这学期在国际劳动法课上讨论好多国际劳动标准之类的人权问题。老师让我们看纪录片Morristown,讲墨西哥migrant worker在美帝田纳西的地狱生活,讲罢工权和结社自由是多么重要。可是问题真有这么简单么?真的是赋予罢工权就能解决的?

以前觉得这种压榨式的经济模式是资本主义的罪恶,把资本家都想象成丑恶嘴脸。可是看了《南方与北方》,发现事实并不那么简单,因为我们都深陷在整个复杂的机制中。假设一个“好”资本家和一个“坏”资本家,在经济困难时,工人开始罢工。“好”资本家同情工人,于是涨工资,“坏”资本家无动于衷。但结果是,“好”资本家的工厂由于涨工资维持不下去,倒闭了,所有工人都失业了。而“坏”资本家却渡过了难关,至少没让工人失业。那么到底谁好谁坏?血汗工厂的存在不是简单用资本主义伦理就能解释清楚的,有人评论苹果的血汗工厂:美国要求苹果改善中国的血汗工厂,表面上是为中国劳工争取权利,实际上如果中国没有血汗工厂,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会急速下降,工厂倒闭、工人失业,造成中国更加严重的问题。中国现状非常尴尬 几亿人口需要就业,其中大量的低端劳动力,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没有一技之长,而中国经济大量依靠出口贸易。现实就是这样,就好像当初学微观经济学时,老师说政府的“最低工资”政策反而会让更多工人失业,是不效率的。

来美帝前一天晚上吃饭的时候见到上海一些卖羊绒的民工。他们说他们一开始来上海开店的那几个月打了好几场架,因为羊绒厂没经验,客户定做的衣服都不合身,60%客户都来退货,一开始他们也都同意退货,可是你若把货都退了连店都开不下去了,拒绝退货几乎是唯一的选择。站在民工的角度,不是简单的蛮不讲理,而是两难问题。

感觉这些问题实在太复杂了,亨廷顿写过一本《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虽然没看完,但是前几章有句话印象特别深刻:现代性的社会是稳定的,但现代化却是极其动荡的过程。有个叫张彤禾的作家在TED演讲过她关于《工厂女孩》的写作背景,当我们在用一个苹果工厂的工人要几个月才能买得起iphone来衡量他们的时候,我们根本不了解他们。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是教育和可期待的未来 。

《Morristown》里一个黑人墨西哥女工的一句话很让人感触:我们没有希望。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现在的唯一愿望就是能活下去。

简单地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只是一个方面,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永远是race-to-the-bottoms。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想劳工问题真的不是那么简单,它牵扯到世界的各个领域,而且充满了矛盾和两难。看到世界银行的报告说,全球化加速了世界脱贫的速度,其中四分之三归于中国。发展和人权是不可割裂的,如何协调?责任在谁?

当我们谈论他们时,我们也在谈论自己,作为享受这个国家给你的最好教育资源的人。清晰记得宪法最后一节课的时候孙老师说,希望你们这一群法科生,能把光带到那些灰暗的角落。

参考:
1.张彤禾TED
http://on.ted.com/LTChang

2.关于全球化和UN千年目标。
http://www.outsidethebeltway.com/half-a-billion-people-escaped-poverty-2005-2010/
http://yaleglobal.yale.edu/content/little-notice-globalization-reduced-poverty
http://www.economist.com/node/21548963

3.《4.5平米生存法》
http://pics.focus.cn/qingdao/forum/group-393235.shtml#0

4.苹果血汗工厂的复杂性
http://news.xinhuanet.com/forum/2012-02/16/c_122711811.htm

中国蓝China Blue(2005)

又名:中国蓝:女工哀歌

上映日期:2006-04-09片长:86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Micha X. Pe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