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03-28

昆曲六百年:回归

我很偶然在豆瓣一个小组看到了有人推荐《昆曲六百年》的八集纪录片。源于我之前有动机了解一下昆曲,恰巧看到这个介绍,我去看了,收获很大!
客观说,之前我对戏曲无了解,我认为这个东西完全是和年轻人,和知识,和审美无关系,这完全是老年人享受的乐子。
但是,后来我发现我浅薄了,我又一次错了。

这个影片一共八集,介绍了昆曲这门艺术的起起落落,从如花美眷到似水流年的变迁,让我感觉唏嘘不已。
说几点深刻的感受。

昆曲很雅致,可能和源自起于江南水乡的缘故,昆曲这门戏曲艺术很雅致,最早,昆曲的演出就在美丽旖旎的苏州园林之中,有句话说,“昆曲是可以听的园林,园林是可以看的昆曲”。
昆曲的雅致,还来自于它的唱词,最典型就是我很喜欢的汤显祖《牡丹亭》,我专门找来在看,以前作为文学常识,我会记住,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但是他们写了什么我真没看过。这次找来读《牡丹亭》时,我确实感觉到了,宋词一般的妩媚和淡雅。

昆曲很唯美,唯美的原因有很多,当然青衣的水袖和纤柔的身段,灵动的眼神是最直观的美。
昆曲的唯美,还来自它空灵的音乐,和北方厚重的文化不同,如果用大鼓这个乐器代表北方文化,那么孕育在水乡的昆曲强调笛子的音色就是它最好的象征。笛声悠扬,空灵,婉转给人无限的遐想和放松。

昆曲很精纯,说精纯是的体会到,这门艺术的最早的诞生,其实它耳朵审美情趣就不是迎合大众口味的,它是给比较有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看的,而最早欣赏和品味它的正是官僚知识阶层。
昆曲的精纯,也是它清末衰落的原因之一,因为乱世中,人们不再钟情于有古老文化底蕴的浓浓醇香,转而喜欢有更直观热闹和武打场景的折子戏,你不惜要大多文化,甚至不能识文断字的白丁亦能看的不亦乐乎。
可以说,昆曲诞生在中国文化和经济鼎盛的明代中期,衰落在腐朽混乱的清末。起起伏伏,伴随着我们这个有着沉重包袱的民族。

偏重,学者陈丹青的一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中国文化在从先秦到清代中后期都是连续的,一脉相承,绵绵不绝。我们中国人之因为是中国人也正是来源于此,正所谓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在清末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百多年中,我们的文化出现了可怕的断层。
直至十载的豪杰文化之根彻底斩断。昆曲是附着于文化这跟大树之上的一个分支,自然会枯萎凋零。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最可悲的是大部分人并不能意识到这种断层的存在,只是觉得生活的空洞化,精神无所依,无所归宿。
我认为从新认识和欣赏昆曲是一种文化的回归,是给自己生活增添一种更精纯的审美情趣和雅致的生活情调。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历尽劫难的昆曲在一片残垣断壁中艰难重生,我们应该伸出自己的手,给它一份温暖也给自己的精神家园增添一份静雅和宁静。

昆曲六百年(2007)

又名:KunQu Of Six centenary

主演:未知

导演:陈丽 / 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