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游园惊梦
你的背后人影憧憧,你的曲调流水落花,你走过六百年一笑倾城。
多少年前的往事,哀婉深沉;一卷流光溢彩,一枝风花雪月,一园姹紫嫣红,如今,只余残章几许,百折千回,断井颓垣。

他们说你是曾经失落的文化,他们说你精致的表演艺术,他们说,你,终于归来了。
其实你何曾失落,不过是淡居一隅,暂别纷杂世事;其实你远高于表演艺术,你曾是一些人生命中的全部信仰,是一个时代人们梦境的银字筝调。其实我倒情愿,情愿你死去,在那个桥影流虹氤氲朦胧的良辰美景如仙班离去。

小姐拿折扇,公子书卷轻掩,出口蜜语甜言,曲笛婉转,丫环合欢扇,唱出花团锦簇,风月无边。
牡丹亭下女子,一场幽梦同谁近。桃花扇落鸿断声,一城飞絮几度春风。红颜霓裳未央宫,长生殿不过繁华一梦。
才子文人,园林之中,听曲看戏,画桥流水,情梦百转,红尘戏子,人生如戏,戏中人生,自有富贵荣华。
只叹,“山容水态依然好,惟有绮罗云散。君不见,歌舞地、青芜满目成秋苑。”

(二)微风别院
看到mat学长在看这个纪录片,便抱着戏曲扫盲的心态饶有兴趣下载了,对于这一段历史和部分古典文学的熟谙,看起来心有戚戚。
初看时只觉心中浮华亢奋,越到后面越觉兴味索然,等看到最后的昆曲归来,我竟流下泪来。冗长的叙事,反复的哀叹,似乎人们是负心郎亏欠了昆曲的绝色容颜,频繁运用的现代技术动画,让人审美疲劳。按年代总结的套路,再展望一下未来,一些青春风华的孩子们正练功,墙上“勤学苦练”四个字,我忍不住想,他们当中有多少人是真正心爱昆曲又几个愿在昆曲中消耗一生的呢?

八集的纪录片怎生能说得你600年历史,连曾经你最平日的一场完整戏也要三天。
而那些文化的名人们,站在他们声望的高处,以一种自诩你的保护人的姿态,陈述,教育。其实他们都是我还比较喜欢并愿意尊重的大家,但他们的姿态,让我难过。昆曲她不是落水的女子,不需要把她的伤痕与泪水展示给全体观众。

(三)浮光掠影
也许我并没有资格这样说,对昆曲的了解十分有限。自小也并不喜戏曲,爷爷咿咿呀呀唱蒲剧的时候,自己总是觉得乏陈无味,为何把一句5秒钟就能说完的句子,拉得50秒钟那样哀婉深长,在我眼中,甚至绝大多数所谓80后眼中都是一件并无意义的事情。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偷看《红楼梦》,虽是多半看不懂,但对其中诗词和一些佳句倾慕不已,看宝玉与黛玉共读《西厢记》,黛玉独自走回时,听到隔壁唱戏唱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她心里就隐隐明白自己将来的命运了。一种凄凉的感觉顺着那几句美丽的曲词就涌到了眼睛里。
初中的时候找到完整的《西厢记》,而故事的发生地普救寺,离家也不过两三小时的车程。也看了《牡丹亭》,几百年的时光流动,并未让我一见倾心。古人太有诗意,说说唱唱,唱唱说说,一种爱情真真是死去活来。古人们深情起来,真是羡煞今人。后来《桃花扇》和《长生殿》也粗略读过。但昆曲演的一场都没有看过。
也因此,浮光掠影,妄图用4个多小时的时间把昆曲的锦心绣口古台芳榭一览无余。
但只见曾经如诗如画,是春夏秋冬,是风雪晴晦,是生活绮丽的昆曲,被描述的咫尺如天涯,月影沉沉。
在这个时代,在时效与美的较量里,美总是败下阵来。我愿但目送芳尘去。

(四)宿妆浅残
末世女子,我情愿她死去,也不愿她听见那多数都难以兑现的现代男子的誓言。
一些艺术与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和美她们保持一种可以仰望的距离,而不是忽近忽远,中国的文明才不会越来越失落吧。

我们回不去了,昆曲也回不去了,请就让她停留在时光的罅隙,保持姣好的姿态,会有真正喜欢的人去亲近她的芳泽。至于我们这些凡尘愚人心向往之敬而惜之岂不是更好?

昆曲六百年(2007)

又名:KunQu Of Six centenary

主演:未知

导演:陈丽 / 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