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0-04-23

幸福:幸福背后

阿涅斯瓦尔达(Agnes Varda),自称法国电影新浪潮的老祖母,《幸福》(Le Bonheur)是她的一部颇受争议的片子。

影片的开头,是持续了2分多钟的向日葵的近景与特写镜头的单调快速的重复切换。模糊的后景中,Francois和妻子Therese,带着俩蹒跚学步的孩子,一家四口慢慢地走来。影片的最后,是浅黄棕黄,层次丰富的秋色中,妻子Therese的位置被情人Emile取代,一家四口的背影,渐行渐远。

影片之初,幸福已经圆满:夏日的森林里,一家四口恬静慵懒地享受着郊外的惬意。于是,观众心理的预期,要么是这种幸福遭遇破坏,再回归幸福的结局,教人领悟幸福的真谛;要么是幸福崩溃坍塌,一去不回,被毁灭和悲剧取代。总而言之,如此教人羡慕和向往的幸福是非破坏不可的,于是我们只有耐心地等待破坏的来临。

看到最后,目瞪口呆地不明白瓦尔达在60年代为什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Francois,一个木匠,在叔父的工场里做活。妻子Therese是个裁缝,温柔美丽,厨艺精湛。他们有两个娇嫩可爱的孩子。一家人幸福和乐地生活在风景如画的小镇上。某日,丈夫外出,在邮局见到了漂亮的报务员Emile并爱上了她。某次野餐——电影里不断出现着一家几口在风景如画的森林中野餐,孩子们总会在夫妻俩需要缠绵时在大自然中进入甜美的梦乡,Francois向Therese坦白。于是出现了以下对话:

——你还能像以前那样爱我吗?
——是,我想是的。
——你有多爱我?
——比以前更爱,因为你是如此快乐。

孩子们午睡醒来叫妈妈,Francois发现原本躺在身边的Therese已不见。一路寻找,最后见到的是Therese的溺水而亡的尸体。

这之后,是葬礼,是哀悼。很小的篇幅,Therese的死亡——不论是自杀还是意外地溺水,都轻如鸿毛。很快,Emile 代替了Therese的位置,一样地做饭、熨衣、浇花、照顾孩子和Francois,这一段呈现新的家庭生活的镜头节奏欢快。没有人因为Therese的离去而陷入生活或精神上的困境。电影结束,脑子里只冒出两个字:完了?

是的,片子80分钟左后,就这么完了。雷诺阿的印象主义的色彩风格,莫扎特的音乐,这片子看着是感官上的享受。但看似梦幻的诗意的生活背后,确是辛辣的讽刺和残忍。影片中,女性的角色无非是接送小孩,照顾一家人的起居。她在这里是随时可被替代的角色,无足轻重。Francois对Emile说:“Therese像顽强的植物,你像自由的动物。我爱大自然。”他的一切行为不过是”follow my heart”,发乎人的天性一般自然而然。于是片子里丈夫的言行彷佛都不适用于道德批判。

瓦尔达说,我并不想告诉人们一个结论,只是想引导人们想的更深。(意译) 电影开放的不做任何结论式的呈现了一个披着幸福外衣的冷冰冰的现实。1965年的片子放到今天也是震撼的大胆的,(shocking and audacious, brilliant and provocative)。并不像片名似的让你温暖给你幸福感,只是让你发懵。伊甸园般美妙的场景,凸显的却是 “幸福”背后彻骨的残忍。

电影的最后,又回到森林,已是秋季,他们带着孩子来郊游。Francois 对Emile说,你陪着孩子们,我一个人先走走。本以为导演会在这里表现Francois对亡妻怀念的镜头,但没有。Francois和Emile,穿着暖色的黄毛衣,牵着孩子们的手,慢慢地融进一片秋色里。

幸福Le bonheur(1965)

又名:随机行事 / Happiness

上映日期:1965-10-01片长:79分钟

主演:让-克洛德·德鲁奥 Claire Drouot Olivier Drouot Sandrine Drouot 

导演:阿涅斯·瓦尔达 / 编剧:Agnès Varda

幸福的影评

巾城
巾城 • 短评